《银杏》作者~相荣华

《银杏》作者~相荣华

2017-10-18    07'54''

主播: 英子,2014

75 2

介绍:
《银杏》 作者~相荣华 诵读~英子 北方的银杏多不结果,叫银杏。南方的银杏,就是奔着挂果而去的,故称之为白果。 可是在北京的长安街上,生长着许多,老大老大的银杏树。每到金秋,满满的果实,压弯了所有的枝头。不 由的让人想到,白炽灯下,针篓桌旁,哪一副老花镜后面的母亲。 还是在上学的时间,每每到了暑假,总会希望父母,让自己到长江边的一个城市,与爷爷、奶奶一同渡过。 真有点搞不懂,这个城市,为什么又叫石头城,金陵城? 后来,读了红楼梦,才知道了石头的来由。再后来的后来,又听到过金陵十三钗的传奇。才真正意义上了解到、认识到这个城市的深远与厚重! 可到今天,还是有一件趣事,没有得到透彻的解释……为什么那时,总爱去莫愁湖上戏水?难不成说故事的老者,真的邂逅过莫愁女! 爷爷、奶奶的家,住在鼓楼附近。一幢一幢的平房,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院子里住的都是本家,正门朝南,后门座北,爷爷一家占居了南边的一排。 从后排住户的眼里,我能读到,爷爷所要担负的责任,和为之奋斗的艰辛。 院子的中央有口水井,自从装了自来水后,已不用来洗衣做饭了。不过各家各户都会把买来的西瓜,用吊篮投至在井中,都说这样处理后的西瓜会更甜,更解渴。 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各家各户,信息的交汇地,孩子们的玩耍地,和欢天笑语的发生地。 每到傍晚,一定会从后门的小巷里,传来阵阵的敲竹声。不用问,定是挑担的老者。都知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却不知卖汤圆的挑子也是一头凉的。最不能忘记的是,从老者嘴里讲出的故事,与从他手中煮出的汤圆齐名。 这是我既想听到又怕听到的声音,因为不是每次,爷爷、奶奶都会满足我的要求。 从鼓楼街上回到尖角营,要经过一个财经学校。在使用算盘作账的时代,哪可是一所何等高的学府。每每经过她的门口,我都会停留许久许久,都会被院子中央,一棵老大老大的白果树吸引。总是在问,在树下读书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她们都出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我的父母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到西北一个叫615厂的地方,去工作,去生活?他们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为什么不行使一下自己的权力! 无独有偶,外公、外婆家住在乡下。在他们傍边住户的院子里,也生长有白果树,而且是两棵,老高老高的,据说有五、六十年的树龄了。奇怪的是一个结果,一个却不结果。后来我才知道,白果树有公母之分。就象这双老夫妇,相厮相守了大半辈子,虽没有大富大贵,却也平淡自安。每年的白果收获,能换回一整年的油、盐、酱、醋。 可是在老俩口过世后。他们的子孙,把这两棵白果树,捆绑着卖给了一个大城市做形象代言了。因为作为每一棵大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向东来的西往的,述说着过去的、今天的传说。 成年后,我也常回乡下的老家。有一次看见家里的院落里,都在晾制着腐烂发臭的原果。哪个味,实在是彻底颠覆了白果在我心目中的美誉。我也知道了白果的制果过程,也真正意义上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吃的苦中苦,方可换得甘上甜, 在今天居住的城市里,处处也种着银杏。可是怎么也抹不去心中金陵都的哪棵。还有——就是有着独特秘制,无论谁上门,都会笑脸相迎,白果奉上,一辈子的好客善施,勤劳朴实的老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