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艰辛岁月

父母的艰辛岁月

2020-11-13    13'03''

主播: 英子,2014

364 2

介绍:
        今日寒衣节,让这段散文捎去我对远去亲人的思念,捎去我想对他们说的话语,捎去对子孙祈祷的心愿,惟愿逝去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父母的艰辛岁月 ——马车店 作者:李乃秀   诵读:英子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街上开了几家马车店。我们家的马车店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家住在凤县南星榆林铺,房后有一个大院子,大院后面就是一条马路。长大后才知道那条马路就是著名的川陕公路。当年那条公路是连接宝鸡、汉中到四川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咽喉要道。那个年代,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很少,来来往往运输各种货物大多是靠马车来完成。于是,沿路的马车店便应运而生,专门用来接待来往,歇店,住宿和补充给养的过路马车队伍。        每当晚霞刚刚落下,夜幕渐渐降临之时,远处便隐隐传来一串串系在马脖上和腿上的铃铛声,不一会儿,清脆的扬鞭声和吱吱扭扭的车轮声就到了跟前,只见车夫们赶着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马车相继鱼贯而入来到院里。顿时院里院外,打招呼声、马叫声嘈杂一片,父母一天最忙的时候便开始了。        赶了一天的路,人困马乏。为了接待好每一位客人,车一停下,父亲赶紧上前帮忙把马鞍卸下,把马牵出。客人进屋了,后面的事就由他来全盘负责。先用水给马刷身洗浴,然后将马栓到槽房,给马饮水,上饲料。客人刚踏进屋,母亲赶忙端来热茶,拿出水烟,招呼客人坐下休息。客人一落坐,二话不说,端起一杯热茶咕咚咕咚几秒钟就下肚,然后点燃水烟,随着烟壶里咕噜咕噜的响声和从鼻孔里冒出那一串串长长的烟雾后,这才看清了他们一张张黝黑疲惫的面孔和饥肠辘辘的表情。随后妈妈麻利地去厨房将刚刚为客人做好的饭菜,和烫好的热酒端上来,大家来不及细细品酒尝菜,个个争先恐后狼吞虎咽,转眼功夫,三下五除二地将所有东西一扫而光。       来我们店的 客人大多是熟客,他们都管我父亲叫“李掌柜”,管母亲叫嫂子,父母通通称他们为兄弟,我和妹妹管他们叫叔叔伯伯。大家无拘无束,如同家人。在酒足饱饭后抽烟的一会儿功夫里,这些人常给我们讲山外的奇闻趣事。有时偶尔还能碰到关中老乡,那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不完道不尽的思乡情。但是,在我印象中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聊天中谈到的赶车途中那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叔叔们谈到,从宝鸡出发,一过益门,大家的心全都揪住了。 往前走一路都成了山路,要翻越秦岭、酒奠梁,再往前的柴chai/ 关岭、褒河等等,哪座山都不好对付,它们都像一只只凶险的拦路虎,令人望而生畏,面对坡陡弯急,盘蜒逶迤的山路,而我们指挥的却是牲口,一切都无法预料,无法掌控。一路走来如履薄冰,万分小心,稍有不慎或遇到意外,马若受惊了,那就不得了了。一瞬间,轻的翻车事故,人马受伤,货物受损。重则就会人仰马翻,连车带人墜如悬崖,这种现象,他们见到太多了。所以赶马车这个行当的经验非常重要。要求一旦上路,精神要特别集中,随时观察周边动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丝毫不敢马虎,特别是下山,缰绳怎么放怎么收,关乎到他们的一切甚至生命,叔叔们说,我们是把命提到手上出来干活的啊。每次听到这些,我们一家人跟着他们伤心落泪。我那时就懂得了:为什么我的父母对客人照顾那么周到,那么关心备至,就是为了使这些可怜的赶车人能在咱家好好歇一夜,养好精神,明天能平平安安赶车。我那时也蒙蒙胧胧地懂得了人生竟有那么多艰辛和无奈。        由于白天太累,客人们早早就休息了。头一挨枕头便打起呼噜,进入了梦乡。而我的父亲却无法入睡,一个晚上起来好几次提上马灯给牲口添料,查看院子马车上货物的安全。母亲在厨房忙到半夜,给客人准备第二天的早饭。我和妹妹早早睡觉了,不知道他俩是啥时候才能休息,啥时候起床?         清晨,一阵阵公鸡的打鸣声把客人从睡梦中叫醒。他们迅速起来,刚刚洗完脸,母亲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父亲在外面将马车都套好。大家匆匆吃好早饭后,就赶着马车离开大院继续前行了。         送走马车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不堪入目。屋子里炕上被子乱七八糟,烟味、汗味,脚臭味混为一体,臭气熏天。院子里饲料残渣,牲口粪便,人尿垃圾遍地都是,令人作呕。        父母俩顾不上吃饭,立即清理屋里屋外,整个忙下来人都快累瘫了。但是,新的一天,还有许多繁杂工作一件件一桩桩紧挨着呢,担水,铡草,备料备货,洗洗涮涮等等必须在下一批客人傍晚到来前准备就绪。容不得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亲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飞快旋转,不得停息。妈妈生前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对我说:开马车店是一件非常辛苦的营生,但是为了你们不干不行啊。她说,父亲一天光水就要从河里担回四十多挑,父亲的背就是在那个时候压弯的。        随着当年国家的经济发展,汽车逐步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落后危险的马车运输业,便在上世纪50年代末逐渐消失,我家的马车店也随即关张。按理说,马车店关张了,父母也不像从前那样忙碌劳累,他们应该高兴才是。但是,我发现,父亲经常望着村旁的马路出神。也许,他在怀念哪些赶马车的老朋友,也许,他在想,赖以养家糊口的马车店关门了,这一家老小的生计该如何维持呢?          时隔多年,当年我家那个马车店,却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父母勤俭持家得精神,更是鼓舞了我一生。马车店记载了父母无数的艰辛和拼搏,彰显着父母对我们兄妹七人的大爱和期盼。为了供我们上学,让我们走出大山,他们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回想我们对父母的跪乳之恩,反哺之义,却远远不够!不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纪念父亲逝世30周年和母亲逝世29周年,特以此文祭奠为儿女劳累了一生的父亲和母亲。            女儿: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