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你不要焦虑

每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你不要焦虑

2017-04-01    15'20''

主播: 西夏在城堡

236 11

介绍:
自公众号:西夏在城堡,作者:西夏 1 晚上翻箱倒柜想找出一本子记录工作碎片,看到 18 岁写的“每日计划本”。 坐台灯下翻开这薄薄的本子。里面认真而详细的记录了每日开支、每日待办事项、每日未完成事项、每日总结、以及专门划出一段空白填写摘抄的励志名言。 一页页看下去,看到每日总结以及励志名言忍俊不禁,18 岁还是很天真的年纪,笔记本里却透着股一本正经努力着的书呆子即视感。 真是又迂腐,又可爱。 心中一软,我那个时候是这样子的嚒? 拍照给杨看,记忆里那段时间是颓废无聊苍白度过的,原来记忆会骗人,文字才是真实的。某页赫然写着,“把林当作望洋兴叹那'洋',难以望其项背,奋起直追!” ——呃... ...还记得林么? 2 林是我们共同的偶像。 原本成绩中游荡荡,高三家生变故、幡然醒悟,榨取一切时间拼命学习。有次走楼梯时晕倒,医生警告劳累过度不准再熬夜,我们肃然起敬。 次年,果然考上不错的大学,大学期间亦参加社团、自学日语等,简直神采飞扬。堪称学渣逆袭之典范。 同年,我和杨站在不同城市的夜空下,煲电话分享林近况,以此自我谴责、痛心疾首、互相激励。刚过 18 岁生日,大概觉得 18 岁是一个了不起的成人门槛,那段时间特别努力,时间被规划表排的满满的。 冬日清晨 5 点起床跑步,天色未亮漆黑一片,沿着橘黄路灯一圈圈跑,跑着跑着被一矮胖黑衣男子拦住去路,看不清楚脸,嘴里念叨叨不知说些什么,张开双手欲抱过来。我吓的双腿发软,心知遇上坏人了,左冲右突过不去,一边后退一边斥骂,僵持着三四米的距离,声音刺耳的像受伤乌鸦的嘶鸣。 马路空无一人,一分钟漫长的像一年… … 摸索出手机,一只眼睛防备袭击一只眼睛翻通讯录,万幸通话记录第一页是朋友 A ,拨通电话,关机。心顿时凉了。手抖至无法按键,翻两三次翻不出朋友 B 电话。 记得电影里看过遇到坏人朝下面踢,趁对方弯腰痛不欲生,一逃了之化险为夷。我奋力抬脚踢过去,谁知脚软的像根面条,对方一只手轻巧擒住,又摔了回来。 情急之下假装已接通电话对朋友呼喊求救,威胁他,“我朋友就来了”!他迟疑,心知跑是跑不过的,不能露怯,拿眼瞪,对峙着。他生怯,恶狠狠念叨,“要不是他认识我... 下次没这么好命,哼!”。 瞪着他慢慢走至转弯不见身影,脚一软瘫坐在地上。回去后没敢跟谁说,坐在书桌前发怔:还好遇到的是个普通人而非惯犯,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整个人生都会毁了的... ... 再后来,在日记里承认是那段时期太焦虑。 原本三个姑娘手拉手在岁月里一起慢慢朝前走,其中一个姑娘甩开手跑到前面去,越跑越远,渐渐光彩夺目起来。而自己一成不变灰头土脸前路茫茫,内心翻涌着一股强烈的焦虑感。 我成长为了一个这样的人:列很多计划,学很多东西,苛刻到睡眠亦精打细算,计划却总半途而废。重列新计划,如此循环。 从未完成过一项完整计划,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阻挡随之而来的懊丧。 并不止那时如此。 3 公司缺人手时曾做过活动策划。 和五个人成立项目组仅有 12 天时间,安排 300 名经销商两日参加“第二届世界微商大会”行程\含一日展位,一场联合三个品牌的业内巅峰晚会,一个下午场品牌分享会。策划公司出服务我们出内容,全程吃住接待一条龙,蹭热点电视媒体宣传推广,服装物料节目演练ppt,展位等。 筹备的 12 天日日熬夜,争分夺秒一遍遍过流程过内容,但大会期间更是刻不容缓、环环相扣如实时战役。 第一日晚宴结束后谢绝宵夜,准备回公司开完会便洗洗睡了,会议中有人不经意透一句,“ 某总说自助餐不够,很多人没吃饱,有点不高兴”。 我当时有点愣,继续开会,结束后拎着高跟鞋慢慢走回家,走在路上就哭了起来。 原也只是不轻不重一句话,可能是这段时间各种疲惫情绪意外突发情况积累着,一直强撑着多方周旋,憋着某种情绪濒临崩溃,就被引爆了。 我这种脆弱又逞强的姑娘,这话若当面说还好,自他人嘴中听到便分外觉得难堪。 哭着打电话给杨诉说,一路走一路哭着回家。 杨听了很久,忍不住劝,“早点睡吧,明天早上还要六点起来布展(产品及贵重物品需临时布展),没剩几个小时了”。 “没办法睡”,想哭又怕天就亮了。 “必须睡,明天又是一场战役” 握着手机趴在床上抽抽噎噎睡着了。 被电话惊醒,刚传来一句“今天辛苦了”,我“哇”的一声嚎了出来,在老大面前嚎啕大哭,这是头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2016年年底,钟说,相识以来使你产生重大变化的两个事件,知道哪两件事么? 不知道,我一直觉得是渐进式变化的诶。 一次是 (20)15 年年初搞砸了展览,另一次是15年年末活动策划。前者你此后抓整体也抓细节,遇事总是过一遍再过一遍,很少再出纰漏;后者你学会了统筹、着眼全局,遇事也沉稳许多。 其实现在看来也是自己太矫情。既然选择了承担,犯了错误就是错误,不能把“人少事多”当借口,若觉得超出能力之外何不早点说明、量力而行。 ——何不量力而行? 原本一起出道的有团队扩大的有建立品牌的有辗转舞台的一个个风生水起,身边一个个明明比自己优秀却比自己还努力,我内心翻涌着一股强烈的焦虑感,只好全力朝前奔跑、一次次自我突破。 圈内节奏极快,因此亦要跟上节奏推陈出新调整战略。两三次,团队将战略推向市场,深挖深耕。 一两月后,某品牌名噪一时,靠的正是类似战略。我们开会总结,叹惋,“只差一点点”。 有的时候真就是“只差一点点”,行业快速出击、快速迭代。打败战略的并非实力,而是自我怀疑,谁也不知脚下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无止境的黑暗”。 这个行业每个人都很焦躁,成功的自然撬动杠杆四两拨千斤,失败的苦笑着抖擞精神另凿新路。 又不是我一个人焦虑。 人人皆如此。 4 年初和朋友聊天,他讲自己这三年。 当年只身跑到深圳,白手起家,几起几落,一拳一脚搏出一家公司。公司越开越大,父母亲戚引以为豪。 近几年忽然发现那些混的比自己差的朋友同学,甚至还时不时找自己借钱,竟“一夜暴富”。原是利用趋势取巧的项目,一搞就是几百上千万,比自己做实体点滴累积强太多了。 开始也巍然不动。可身边这样“暴富”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实体越来越不好做,无法不焦虑。终是分割了大半精力进去。 三年来试过各种项目,各种整合链接,各种融资。前路茫茫,遥遥无期。 忽然明白那几个发迹的,实属深钻行业多年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遇,更多的是没人关注失败者。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又何必放弃自己擅长的,拿不擅长的和人家拼? 幡然醒悟,原本显而易见的情况,因身在局中,被焦虑蒙了双眼。重回本行,踏踏实实深钻积累。 他总结一句,“个人拙见:十年磨一剑,好过卖菜刀”。 “真精辟啊!”我扒拉着车座听故事,无限感慨。 若不是偶然看到记录本,我根本忘了 18 岁有过如此努力的时光。 因为什么也没留下,学过的那些东西,流过的那些汗水,并没有给生活带来什么明显改变... ...。 现在回看分析,别说大多计划已经放弃,即使当时每项计划都做出点成绩,生活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都是在枝末上努力,打造着一把又一把卖菜刀。 光努力是没用的,要学会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先把最重要的做好。一个三流设计师,即使他懂三流英语文案策划摄影,也还是个三流设计师。 可换句话说,这个拼命努力的 18 岁姑娘虽然什么也没留下,却训练出了自学能力、行动力和创造力,养成了一些终生受益的习惯。 不也是另一种收获么? 所以她 21 岁走的比 18 岁更快更好一些,24 岁又比 21 岁走的更清晰更稳当一些,她也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闪闪发光一些。 谁的青春不迷茫。 人生总是不断朝前走去,走在路上觉得前路茫茫,但依然要走下去。走偏了转回来就好,撞了南墙回头就好,只要在路上,有什么大不了。 很想感谢 18 岁时一次一次列计划书的自己,职场上脆弱又逞强、不量力而行的自己,若不历经重重探索,怎会更清晰未来的方向和取舍。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的意义,每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 很想回到 18 岁那年黑漆漆的清晨 5 点,告诉那个姑娘,每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你不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