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大妖怪》 |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可怕的大妖怪》 |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2015-03-13    04'13''

主播: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798 34

介绍:
主讲人:张璐姐姐 ··········································································································································· 可怕的大妖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书藏藏好,先让孩子自己画一画吧。 儿子问:“妖怪是什么意思?” 我就用他熟悉的词来解释一下:“就是怪兽的意思。” 画怪兽啊?来劲了!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恐怖版本。好吧,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个可怕的大妖怪的故事,来看看这个妖怪跟孩子们画的妖怪有什么不同吧。 书拿出来了,我问:“他可怕吗?” 儿子如释重负地说:“不可怕呀!” 是啊,书名跟封面的图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蓝色的东西怪倒是怪的,不过哪里有什么可怕!跟孩子一起来学学他的样子:嘴巴鼓起来,眼睛大睁着,再把爪子钩住伸出来⋯⋯看,书上的妖怪根本就跟孩子一样可爱嘛! 住在山顶上的大妖怪所做的可怕事情其实就是突然从某个角落里冲出来,大叫一声“呔”,以此来吓唬吓唬他身边的小动物。这个长得不怎么可怕的妖怪做出来的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你的小孩是不是也会躲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然后突然蹦出来大叫一声?而你则要装出被吓了一跳的样子(最好就像书上那些吓得夺命而逃的小动物一样)。 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故事非常贴近生活,很容易理解和认同,关键是——他们其实并不会被吓到。 不过这个妖怪的行为有点儿损人不利己。动物们被吓跑了,他也就剩下孤零零的一个,没什么乐子了。闷则思变,故事到这里其实才真正展开。妖怪站在山顶往下看,看到了山谷里更多的小动物,于是他灵机一动:不如也吓吓他们! 但情况越来越不对劲儿。妖怪一路往下走,他看到的东西却越变越大了!直到他来到动物们身边,发现那些原来看上去很小的东西,竟然通通是庞然大物!而本来超级无敌大的自己,则变得渺小不堪。 对于还没有接触过视角概念的孩子来说,故事的这个部分是个很好的教科书。有些小年龄的孩子在第一次听到这里的时候,不一定马上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用实物来教他们体验一下“近大远小”的概念。我们家住在十几楼,我顺手指了指楼下院子里的树当了教材。等读完了这个故事,最好还要想办法找个高处带着孩子上去看看,不管是城中的第一高楼,还是郊外视野开阔的山丘,站上去,把手伸出来,跟地面上的东西比一比,再回到地面,感受一下自己是怎么变小的。最好把书带着,翻到相对应的那几页,这样他们就记住了、明白了,和这书的感情,也就这么培养出来了。 当然,故事还没讲完。“小”妖怪心里正犯哆嗦,一只大兔子跳出来吓了他一跳。他拔起腿来就往回跑,好不容易跑回了那个他可以做“大”妖怪的山顶,四周却空无一人。寂寥的星空下,他巨大的眼泪掉了下来。孩子本来就跟这妖怪没什么大的过节儿,现在肯定要同情他了,盼着他好。 作者善解人意,马上由阴转晴。小动物们一起跳了出来——“呔!”这次书里书外都没有人被吓到,是一派欢乐祥和的大团圆结局。 看到这里,孩子们应该已经很欢乐了。不过如果你要再充分利用一下这个故事,也可以引申一下它的教育意义,那就是要学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能光顾着自己乐,否则就没人跟你玩儿了。不过这话我通常不会念完故事马上说,因为这时候孩子正忙着“呔!呔!呔”呢,不见得听得进去。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心里把这故事存个档,等到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了景儿地拿出来说,会比较见效。在整个幼儿园期间,以故事为镜,都会是不错的寓教于乐的方法。 总之,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不可怕的关于可怕的妖怪的故事。这个可爱、友善又憨拙的妖怪,你的孩子应该也会喜欢的。(我儿子反正已经擅自把书名改成了《可笑的大妖怪》。)不过要准备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到几天里,你的孩子很可能会趁你不备,突然从某个地方冒出来,大叫一声“呔”。这时,你千万要记得装出被吓到的样子! (戴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