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态度】二十多岁的你需要的更多的的不是努力,而是

【人生态度】二十多岁的你需要的更多的的不是努力,而是

2016-08-02    11'35''

主播: 小良兵妹妹⭐️

192 7

介绍: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山炮 二十几岁你需要的更多的不是努力 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前辈。 她走南闯北,漂泊多年,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终于在让人艳羡的大都市里定居下来。 有一次和她聊天,她问了我一个问题。“芳芳,你觉得对年轻人来说,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一会儿。觉得知识重要,能力也重要,态度也很重要…… 一时间答案太多,不知道如何回答。前辈笑笑,最后给我的回答是:“我认为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努力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开始设计自己的经历。说真的,这个答案惊到我了。 人这一生,就是经历的总和,你经历了什么,你就是什么,设计什么就不如设计经历,任何人今天的智慧和学识,都不是靠学来的,而是经历沉淀获得的。以这个标准来看,我有点难过,因为我觉得我的“经历”太少了。而也就在不久前,我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很巧,她和我有一样的困扰。她说自己特别特别努力地写文章,可文章中自己的想法却显得非常偏颇幼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鼓励她,没事的,慢慢来,继续写,加油写……现在看来,觉得这种安慰真是不痛不痒,因为说到底,观点生涩,其实和我们”怒不努力“真没多大关系。与它真正有关系的,是我们的阅历,是我们的经历啊。因为通过作者写下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广度。经历少,写出得文章自然不会非常深刻;经历多,写出得文章一定不会多么浅薄。那时我就想,写好文章,也许光“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先有意识地去塑造足够成熟的”三观。 换句话说,要先有意识地去设计你的经历,后来我就开始琢磨,并且对这些人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发现了一个事实,凡是没经历的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凡是经历丰富的,尤其是有类似经历的,他们无论是理解接受还是执行,都要比没经历过的人要更快更坚定。 再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无数人学很多,懂很多,知道很多,看似啥都明白,说得时候头头是道,你会觉得天下就没他解决不了的事,但一遇到事直接就懵(歇菜)了…… 只有见到了更大的天空,才会知道自己其实很渺小;见到了更多不同的思维方式,才会去思考自己之前的思想是否偏颇;只有了解了最好的生活是如何,最难的生活是怎样,才有资格去选择,去决定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努力。只有拥有了完整成熟的“经历”,才能让我们在天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为了实现这种生活,而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和挑战。才不会轻易被局限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动弹不得;才不会为了一点小成绩就欣喜若狂,为了一点小挫折就无比沮丧;才不会再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只从自身出发,或者某个单一的方向看问题,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那么问题来了。 应该如何培养经历呢?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历史的深度,可以通过读书获取,世界的广度,则需要历事来丈量。没有知识储备的行路是浪费时间;没有感同身受的读书是纸上谈兵。二者,大概缺一不可。从小到大,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依靠学校和书本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读书,大概是在每个人人生初期培养“经历”的基本手段。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建立世界观,读书就够了。也曾制定严格的计划,逼着自己每周要读完至少几本书。什么书都啃,喜欢的,不喜欢的,擅长的,不擅长的,天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艺术学,甚至连关于花草鱼虫的古籍也买来看,电子书,纸质书,划重点,记笔记……渐渐地,我发现我错了。 只读书,并不够。 这一生,你要多去经历,多去认识人,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去了解每个人的感受,通过消化他们的经历来拉伸自己的视野,当我们接触的多了,经历的多了,那么再做的时候就能轻车熟路,缺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环境,但凡想靠自律来改变的,都不太靠谱,如果能靠自律,你不早就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