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情】20150603——靖康之变

【华夏风情】20150603——靖康之变

2015-06-03    09'39''

主播: 中国石油大学广播电台

22 1

介绍: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军攻破燕京,逼近北宋首都汴京。国家危难之际,徽宗如惊弓之鸟,急欲逃避责任,决意禅位于太子赵桓。其命童贯等将御袍强披于赵桓身上,赵桓坚辞不受,几次气绝于地。然徽宗不为所动,命人强行拉赵桓登基为帝。赵桓无奈,只得即位,接下这艰难残局,年号靖康,是为钦宗。 早于攻辽之时,金国已决定攻宋。张觉事变发生,金国完颜宗望及完颜宗翰以此为由奏请南攻宋朝。徽宗禅位后不久,听闻金兵已渡过黄河,便以烧香为名,南逃至镇江避祸。而东京城内,民怨已如山洪般爆发,朝野官民纷纷上书痛斥蔡京、童贯等罪恶之行,钦宗将之一一处理。民贼之除,使得民心大振,濒危之局显出一线转机。然钦宗其实亦属昏庸之辈,金兵兵临城下之际,却整日患得患失,时而主战,时而主和。且多疑善变,缺乏主见。而钦宗此种性格,终于使得北宋回天乏术。 金兵渡河消息传来,朝廷意见分歧,有主和、主战两派。多数朝臣建议迁都以避战,钦宗亦同意。而兵部侍郎李纲力主抵抗,其言徽宗将天下交于钦宗,不能就此舍去。而天下之城,坚固皆不如汴京,应当固守以待外援。最终钦宗命李纲全权指挥军队抗击金兵,保卫京城。而钦宗此后却又多次改变主意打算出逃,李纲几经周折,才得以留下钦宗。李纲虽是文臣,不通战阵,受命于危难之际,却能保住汴京,赢得开封将士一致赞誉。金兵攻势虽凌厉,却未能取得实质进展。且金西路军受阻于太原城下,东路金军孤军深入,实犯兵家大忌。而宋军西北及各地勤王军正陆续赶来,于此情况下,宋朝若君臣同仇敌忾,实可大败金兵。然钦宗依旧畏敌如虎,执意屈辱求和。李纲虽强烈反对,怎奈孤立无援,宋金终于签订城下之盟。 金兵撤退之时,老将种师道及李纲本欲侍机追击。钦宗亦同意,但吴敏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主战派,派人于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追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此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之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再次为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若是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纳种师道之言。种师道自此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后金军二次南下攻宋,较前一次,宋军此番遭创更深。上次金军未下太原,致西路军受阻。而此次宋军损失二十余万大军却未能保住太原,金军将宋军精锐西北军阻于潼关内,汴京二次遭围。在此危难之际,钦宗却听信所谓“神人”郭京之言,容许其作法开城门攻击金兵,金兵一拥而上,攻下汴京外城。钦宗终于丧失信心,虽然此时汴京内城未下,军力也尚可,胜负并未可知,钦宗却一心只为求和。其两次亲入金营求和,然金国却一心想改以异姓傀儡治理中原,终将钦宗扣留。后金国将钦宗废为庶人,并召徽宗前来金营扣下。其立张邦昌建傀儡政权“大楚”,北宋政权终于灭亡。 金兵进入汴京城内大肆掳掠,因听闻宋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欲断其后路,遂欲北还。在撤退时,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并监押宋朝皇室及十万大宋百姓一同北上。其中女子备受金兵凌辱,有十人九娼之说,钦宗朱皇后更是自尽而死。自此妇女贞洁观日盛,宁死毋辱之风被大为倡扬。金人为徽、钦二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二帝自此流落北国,至死未能回归大宋。 靖康之变实乃宋朝一大耻辱,汉人士大夫之心被深深刺痛,因此影响后世。明末就为此绝不与满人议和,而是抗争到底。而在当时的宋朝,抗金斗争则刚刚开始。 清明上河,绘不尽,百年人世风光。风尘驿站,人道是:当年太祖陈桥。旌旗飘荡,呼声震天,拥起黄龙袍。江山如画,王朝几多盛兴。 却见山河如今,浮萍有谁管,只剩哀鸿。靖康天变,破落尽、大宋繁华遗梦。乱马荒兵,义士应只恨,明君难觅。热血如刃,一剑斩裂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