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阿里距华尔街有多远

【数码宝贝】—阿里距华尔街有多远

2015-11-16    04'14''

主播: 中国石油大学广播电台

93 6

介绍:
七年,阿里彻底将“双.十一”打造成了全民消费日。每年11月11日凌晨,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都被盛邀到阿里总部,共同见证一个个刷新交易额记录的数字的诞生。从阿里一家独唱,到京东、苏宁等主流电商“陪太子读书”,双.十一潜移默化成为了电商灌输给用户的消费价值观,抢便宜、拼低价成了消费观念的主旋律,但是低价真的就是用户、产业的唯一硬需吗? 每一年,阿里都会用一个难以置信的成交额数据为双.十一大促圆满收官。仿佛没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就无法映射整个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去年,阿里双.十一PC端交易额达到571亿,全网突破800亿。2014年全国GDP是63万亿,阿里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国GDP总值的1/800还多。但是这个金光闪闪的数字,对于用户、商家又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冲击销售数据,阿里将双.十一前后近半个月的销售能力全部引导到双.十一当天释放,所有大促商品都只能在双.十一零点之后才能下单付费,人为创造出成交额爆点。去年阿里双.十一成交额为571亿,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阿里日均交易额达到60.4亿,571亿相当于近10天的销量,这个数字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人为聚集下单高峰,催生了人人诟病的物流爆仓问题,如果能够错峰促销,不仅能够规避物流调度难题,还能极大提升用户购物体验,但是无疑阿里就会丧失屡创记录的交易额数字,丧失提振品牌实力的难得机会。 可惜,交易额数字并不能让阿里赢得华尔街的信赖,阿里的股价一直跌跌撞撞无法再现上市首日的神话。单纯依靠“互联网群众红利”创造的业绩,如同空中楼阁,充满泡沫,而华尔街更青睐的是“技术驱动”的创新企业。 “物美价廉”是消费者的钟爱,但是二者舍弃谁都不会有长远发展。手机圈里流行着“比苹果好,但比苹果便宜”的新品营销潜规则,但是如何比苹果好?没有“物美”的“价廉”如何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呢?追逐低价让品牌厂商陷入到了压缩利润空间、选取次品争取利润的恶性循环,让品牌逐渐丧失了溢价能力,丧失消费者的信任。于是,很多用户宁肯选择国外代购价格翻倍的Made in China商品,也不愿在国内直接选购。 迷信数字威力、夸大公关炒作、行业竞争无序、做空品牌溢价……双.十一就是中国互联网科技产业病态的缩影,挤碎泡沫,中国品牌距离撼动华尔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