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的记忆》作者:王维新

《酸菜的记忆》作者:王维新

2022-01-27    09'45''

主播: 闲云🌥

255 2

介绍:
酸菜的记忆 文/王维新 千百年来潺潺流淌的十里河,亲吻着两岸带着泥土芳香的河草,抚摸着河床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静静地向下游流去,淡出了乡民的视线,去找寻梦的远方。而这里盛产的一种蔬菜却留在了当地,回馈着这一方热土,成了游子的牵挂,成了十里河的人们对家乡记忆里最难割舍的味道。 酸菜,是十里人最难忘的一种美味,它的原材料就是芥菜,家乡土话俗称芥疙瘩。在华北地区,种植芥疙瘩都是在当年的末伏时节,而收获时节一般会在当年阴历9月末至10月初霜降来临前。家乡人大多选择种在靠河流的两岸边上,这样可以方便浇水,这也是他们自有的小块地。种植时需把土地翻疏松细软,然后沟壕,均匀地把菜籽撒在笔直的沟壕里,再用2—3公分土层抚平;也有的农把式则无须沟壕,在平整的土地上直接撒上籽,再来回反复耧平即可。 芥疙瘩的生长,一半在土里,一半露出地面,独根直入地下,根系和沟状由毛须吸收养分。形状有扁圆和椭圆,颜色在土里的一半呈洁白色,露出土层的部分为半粉红色,叶子扁长清翠碧绿,是后期制作酸菜最好的一个部分。 成熟季节从田间把芥疙瘩带菜缨一起收回来,人们会很细致地用刀切去根刮尽毛须,把泛黄的叶子除掉,然后在河边一遍又一遍地冲洗净。 把清洗好的芥疙瘩放在案板上码齐,通常是芥疙瘩朝里菜缨朝外,翻入烧成半开水的锅里。待芥疙瘩稍微泛颜色后,再把菜缨翻入下面稍汆片刻即可捞出来了。这时的火候格外重要,菜煮过了颜色不正又发软没口感,而且不耐久藏。恰到好处的火候是清脆酸度适宜,爽口清心。随后捞出放入凉水中冲涮后,把芥疙瘩一把一把地挤水整理好,一层层平码在案板上,上面再压一块案板加上重量,经过一个晚上的压制完全挤出水份。 经过匠心精细的切丝后,把切过的芥疙瘩丝与菜缨,再放到一个大小适中的框里挤压出水份,青白搅拌均匀,一层层放入缸里压瓷实,然后在上面压一块适当的石头以防翻缸(意指变质),待三天后加水没过菜面十公分即大功告成。 美味往往来自于繁杂,辛勤的劳动必将带来收获的喜悦,酸菜赋予了家乡人平凡而又特别的味道。困难时期酸菜成了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须,它因普通实惠快捷,成了人人都可以操作的美味,当然,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种味道。早晨,家庭主妇先捏上一锅煮疙瘩放进锅里煮着,然后从菜缸里捞出一大碗酸菜待用。往炒锅里放少许油,油温升起来放少许花椒,待花椒起烟时再放上蒜片一炝,当蒜片稍泛黄时随即倒入酸菜,爱吃辣椒的也可放点辣椒。只听得呲溜一声,酸香味扑鼻而来。带着香味的一股烟气升腾并蔓延开来,不觉让人上下通气。开饭时吃煮疙瘩配上酸菜,泾渭分明,酸辣清脆那叫一个爽,男人们吃上五六个煮疙瘩仍意犹未尽,总觉不过瘾。 农忙时,可以做简单的炒酸菜,省时省力速成。如时间允许炒制时放入粉条、豆腐、豆芽,几样食材的相辅相成大大提升了酸菜的口感,特别是放上家乡的松莪,那更是有意想不到的神奇。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在吃法上又有了新的创意,炒酸菜放上五花肉片,放入少许辣椒,酸辣爽口,肥而不腻。家乡人常说酸菜最好各(意即和啥都能搭配)。 家乡的饭桌上,酸菜无处不在,做不烂汤、调米淇(方言,当地的一种菜饭)、把小粉摊成饼切成条用酸菜炒、用酸菜剁素饺子馅,还有用芥疙瘩做焖菜丝,咸菜等,吃法数不胜数。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对食材最好的利用和享受。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于人类的本能。然而,平淡无奇的食材,也是生命延续的必须,那是根植于心的永恒与无形的传承,因为它是你从生到养的物质必须与灵魂。 每一个人都经历过风雨坎坷与苦痛喜悦,都会将苦痛深藏在心底,把幸福的喜悦变成美味的食物,代代传承。无论你走南闯北,脚下的路有多远,事业的兴衰与否,在你的脑海里,只有故乡的味道让你牵肠挂肚,最能勾起心头那份浓浓的思乡情结。那些味道已根植于脑海,烙上深深的烙印,在记忆里散发着无法替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