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李亚军

《守望麦田》李亚军

2022-07-16    07'32''

主播: 强莉为您读诗

257 2

介绍:
《守望麦田》作者:李亚军       这个周末的午后,在库峪山口,看到了久违的麦田。金灿灿的,一片连一片,连绵不断,沿山 通向远方,也通向了 自己的记忆深处。       小时候的农村,一过谷雨,空中就会传来 布谷鸟的叫声,麦子黄了。麦子大约熟在“六一”前后,孩子们 可以在麦田里撒欢。生产队集体耕种的麦子 连成一片,麦子变黄的那几天,感觉天地都一片金黄。管事的队长 会带着几个老把式,紧张地一会儿看麦田,一会儿看天气。成熟的麦子 怕风也怕雨。七八岁的我 心里惦记的却是集体大灶上的炸油糕。万事齐备,生产队长一声令下,上百个劳力 就拎着镰刀,奔向了村东的麦田。早晨的麦子 还有些湿,割起来费劲,但开镰后 所有人都有些兴奋,大家一字排开,从北向南,翻飞着镰片。太阳慢慢升起,田里 开始湿热。10点多,送水组 吆喝着十几个小孩,抬着大水桶,拿着粗瓷碗,把水 送到汗流浃背的 大人手中。日近正午,太阳端端地 从头顶照下来,麦子干爽起来,割麦的声音 也清脆整齐。孩子们跟在后面,捡拾落下的麦穗。午后两三点,大人们 会陆续直起腰来,一边看自己 割的麦茬,一边和孩子们 开着玩笑。午饭送来了。白馒头 加绿辣子,绿豆稀饭,再就是炸好的油糕。馒头随便吃,油糕 却有定额。一年中 难得这一回,大吃的人们 个个兴奋。软面炸出的厚油糕里面 放着白糖,一口咬下去,又油又甜,这不就是 老师说的好日子嘛!吃饱喝足后,大人们要休息,等着傍晚时的脱粒,那才是 整个夏忙里最高潮的事情,开机前场(chang2)头还会燃放鞭炮。       这样的事儿 轮到自己顶上去时,已是七八年后。联产承包,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自己是家中 唯一的男孩,早早就操心 田里的事儿。每年秋收后,锄田、整地、播种、灌溉、除草、施肥,样样 都要学着干。等到麦子齐腰、开始吐穗时,每天放学 都到田里 查看一番。自家那三亩地,每年都是母亲 带着我们三人动手割,差不多 要割上两天。除了割,还得捆,然后 拉到场里。但要伺候大型脱粒机,还必须 再请来七八个劳力,多数是 本家的长辈和兄长。那些日子,母亲会从别人家借来炒瓢,架在火炉上。破例往里面倒上 一瓢底的清油,分别炒出三四个菜。主食多是麦面皮子配稀饭,有时还要给酽酽(yan4)的浆水里 泼上煎油,解馋又消暑。       这是快40年前的事。前几年回家,站在河边抬头眺望,大片的农田撂(liao4)荒,长出了杂草。现在,农民生产生活的门路多了,外出打工挣钱,田地 不再是他们倚重的命根子。       农田荒了,老家也就很少回去了。城市扩张,老家被征地拆迁了。我在合同上签了字,之后,连老院子 都不忍 看上一眼,匆匆离开,心里 像没了根的柳絮,毛毛的,一直 飘在半空。       在这个乍热的午后,站在赵师傅家的露台上,欣喜地看到青山下 金黄色的麦田。赵师傅说,回到老家,就得吃咱老家的饭。他请人做了土豆糍粑、米面皮子、油泼面,还配上了一盆 油泼浆水,一大碗 炒韭菜。边吃边聊,聊到了 生产队的麦田,聊起了自家 承包的麦田,说到了 被荒废的麦田。心底的回忆 一下子浮现起来,心中的漂浮感 也一点点在沉淀。赵师傅说,现在好了,政府允许 土地集中流转,一些人 把村里的农田集中起来,进行 大机器耕作,比过去的生产队 厉害多了。       午后,我们一起 走到麦田边上,看着等待收割的麦浪,齐刷刷地 刺向天空。用手 摸了摸扎扎的麦芒,心里有一丝 久违的痒。一阵微风吹来,麦田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儿时的割麦声。远处,大型收割机 正在轰隆隆地忙碌着。据说,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无人收割。到那时,希望走进新时代的乡亲们 可以在屏幕前,守望着 自己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