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注本 | 《老子道德经解》第二十八章

憨山注本 | 《老子道德经解》第二十八章

2018-03-09    04'03''

主播: 明道堂经学教育

22 2

介绍:
反朴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此承上章行道之妙,而言圣人不以知道为难,而以守道为要妙也。 古德云,学道,悟之为难。 既悟,守之为难。然行道之妙,实出于守道之要耳。盖此中知字,即悟也。 知雄守雌者,物无与敌谓之雄,柔伏处下谓之雌。 溪,乃窊下之地。众水所归之处也。 婴儿者,柔和之至也。前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然气虽胜物,物有以敌之。而道超万物,物无与敌者。故谓之雄。圣人气与道合,心超物表。无物与敌,而能顺物委蛇,与时俱化,不与物竞,故曰知其雄,守其雌。由守其雌,故众德交归,如水之就下,故为天下溪也。 由乎处下如溪,故但受而不拒,应而不藏,流润而不竭,故曰常德不离。以入物而物不知,如婴儿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以能胜物而不伤,故曰复归于婴儿。 知白守黑者。白,谓昭然明白。智无不知之意。黑,昏闷无知之貌。式,谓法则。忒,差谬也。谓圣人智包天地,明并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谓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 由其真知而不用其知,故无强知之过谬,故可为天下式。然强知则有谬,谬则有所不知。既有所不知,则知不极矣。今知既无谬,则知无不极,故曰复归于无极。 知荣守辱者。荣,乃光荣贵高。辱,乃污辱贱下。谷,乃虚而能应者也。朴,谓朴素。乃木之未雕斲也。谓圣人自知道光一世,德贵人臣,而不自有其德。乃以污辱贱下,蒙耻含垢以守之。所谓光而不耀,仁常而不居者,虚之至也。故为天下谷。 由其虚,故常德乃足。德自足于中,则不缘饰于外,故复归于朴素也。以虚而能应物,故朴散则为器。 圣人以此应运出世,则可以官天地府万物。故能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化行于世而无弃人弃物。故曰大制不割。割,截断也。不割者,不分彼此界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