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019-05-01    19'03''

主播: 刘sir的亲子关系课

116 0

介绍:
从今天开始我将与您分享苏轼的诗词。苏轼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李白在我们的想象当中是个神仙,当你从邻家路过的时候,是永远不会碰到这位大叔的。苏轼不一样,你每天都可能碰到他,他还可能对你微笑,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在教科书上读到了他写的一首诗,你会发现这位邻家大叔不一般,原来他不只是邻家大叔,可能是你的老师,甚至可能是一位圣贤。 所以,苏轼这一生有的时候像李白一样,像风一样地过着他的日子,像仙一样地过着他的日子,大多数时候又像我们一样在过着日常的生活,却吟咏着不同寻常的诗篇。 今天与你分享的是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看似普通、实则不寻常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解决一下这首诗里的几个硬知识。 第一、说说这题目中的“六月二十七日”,这是苏轼写这首诗的时间,宋神宗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1072年,苏轼当时36岁,在杭州担任杭州通判。这是个什么官职呢?其实通判是一个副职,相当于杭州市的副市长,杭州市的市长叫杭州知州。大家会说,苏轼36岁就做了杭州市的副市长,很牛很厉害啊,其实不然。因为在这熙宁五年前后,著名的宰相王安石正在推行改革变法。 大家都知道,苏轼并不反对改革变法,只是他主张的跟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是有分别的,用现在的概念来理解,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是休克疗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突然推进若干激进的方针,那苏轼则认为应该徐徐图之,特别是在用人,也就是干部选用这方面,他跟王安石有些不同的意见。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苏轼在朝廷做官时很不如意,而且处处掣肘,于是他跟朝廷提出不在中央任职,想外放地方,这就是他到杭州做通判的原因。虽然苏轼来杭州的时候心情并不怎么好,但杭州是个好地方,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轼这回算是来到了人间天堂。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处知识点,題目中的“望湖楼”现在已经是杭州西湖边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酒店,但在当时可能也只是一个观景小楼。这首诗就是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的时候,熙宁五年六月二十日这天,在望湖楼上喝醉酒后,一连写了五首诗。你喝醉了能连续写几首诗啊?一首都写不了,净醉了是吧?苏轼这喝醉酒以后,一连写了五首诗,说明他才思敏捷,而且还富有巧思。 我们进入诗的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