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林边小立》,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朗诵:梁媛媛

《雪夜林边小立》,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朗诵:梁媛媛

2017-01-25    02'17''

主播: 晨韵荷声

2021 9

介绍:
《雪夜林边小立》 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译者:飞白 朗诵:梁媛媛 配乐:钢琴、大提琴曲 The Piano Guys 『Silent Night』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何乜简评]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美国诗人,曾四获普利策奖。弗罗斯特的诗是日常用语和古老格律有机结合的典范,他的诗貌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需要仔细琢磨和回味。他的许多诗作往往从一件事情、一个动作、一次待完成的行动开始,某种意义上降低了读者阅读的门槛,很容易让读者一开始就能进入他的诗歌——这其实是他苦心积虑经营的结果,也构成了他诗作的风格,但这种写法的难度在于如何用形而下的写作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弗罗斯特深知此点,所以他的写作开始时,他意识到此刻有可能获得某种哲理性的相遇才提笔;也就是说,弗罗斯特和其他一些优秀诗人一样,是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当然这种创作是预谋创作,不包括写作过程中的偶然性。 《雪夜林边逗留》是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开头会让人误以为是田园派的诗作,其实蕴含非常深刻的哲理,除了前三节在氛围上的营造外,他的关键句子和通常一样在第四节,“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诗人给出了一个诗艺上的常用对比结构——即在静悄悄的树木和风飘绒雪的美感前,他不能休息,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事要做——这多像我们,被现代性的喧嚣包围,你为什么不能停下来休息一会?你为什么不能留连大自然的美感?弗罗斯特——一个聪明的优秀诗人。 (以上来源:外国诗歌精选微信公众号wgsgjx)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 Evening》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own.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or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王璐赏析: 节奏及韵律: 这是一首规范的四步抑扬格小诗。诗歌的押韵形式是a a b a, b b c b, c c d c, d d d d.例如第一诗节中的know,though,here,snow.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头韵,第二行的the和though,第三行的see和stopping,第四行的watch和woods,等等。诗人在诗中对一些音素进行了重复使用,例如/s/这个音,stop,sweep,snow,sleep,听起来就像是下雪时的丝丝声,很宁静,很温馨;以/w/开头的单词,wind,wood,will,without,令人想起风呼啸的呜呜声;还有众多带/t//d/音素的单词,像极了马儿奔驰的答答声。头韵和对同一音素的重复使用,首尾音的巧妙安排,这些都极大的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全诗节奏分明。 内容: 第一节写诗人骑马夜行,途中被一片树林吸引而驻足林边。诗人欣赏着被雪覆盖的树林,而林子真正的主人却一无所知。此时诗人沉醉其中,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第二节,诗人的陶醉其中被马儿打断了,马儿觉得奇怪,为何主人在此处停留,一个荒凉之地?这儿湖面冰封,近无人家,林木雪盖。 第三节马儿继续发问,为什么诗人要在此停留?它用玲儿询问诗人,此时诗人的内心是矛盾重重,理不清楚的,他没有回答马儿的问话。马儿在此可看作是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中间人,它将迷茫中的诗人拉回现实。也可以说马儿是诗人的另一个自我。 第四节诗人告诉了我们最终矛盾的结果,虽然雪夜下的树林是如此静谧可爱,幽静深远,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可诗人不能就此停住,他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去完成,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他不能放手。最后诗人的理性战胜了感性,他无奈的离开了树林,重新出发。 整首诗诗人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写出了雪夜树林的寂静和人物内心的孤独和矛盾。 语言: 这首诗语言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象征和比喻。例如woods和snow就有很强的象征性。Woods象征着大自然的神秘和复杂,snow则象征着诗人纯洁和简朴的品格,二者形成强烈对比。Horse则具有更大的象征性,它是诗人另一个自我的象征,它催促着诗人赶快上路,一路向前。‘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 ake’马儿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理性,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这个promises是诗人对生活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而最后的sleep则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示诗人坚定不移的信心,在人生和创作旅途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比较突出。例如人和马的对比。诗人是感性的,沉醉在自然中,流连忘返,而马却是理性的,时刻提醒着诗人要向前出发,不可忘了生活的责任。 还有就是重复,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最后一节的最后两句,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第一句‘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是诗歌意思很自然的延伸,而第二句就不是简单的延伸而已,它虽然柔和,但却极具穿透力,让人久久不能能忘怀。 (以上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