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奠相国令狐公文

17、奠相国令狐公文

2015-01-29    03'05''

主播: 朗读者

955 18

介绍:
冷雨夜,依旧是读书天。 清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影》里说;“春雨如恩诏,下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又说,“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奈何今天还是下雨,所以就读一篇祭文吧。 关于幽梦影,可以叉开去讲一讲,这本书堪称清代小资生活指南,薄薄的一册子,简直妙不可言,假如清代有微博,则其中每条几乎都能引发疯狂转载,生活情趣,万物感想,随手拈来,看得人欲罢不能。张潮真乃是大v不二人选。对了,这个牛人还编过一本书,叫做《虞初新志》,说起这个名字你可能很陌生,说起《核舟记》你肯定就记得,这是小学还是初中的一篇课文啊,就是在他编辑的这本书里。当然原作者不是他而已。这是题外话。张潮还说,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领夜长。真是叫我怎么不爱他。与之相比,李商隐也编辑过一本书,叫做《义山杂纂》,里面的内容却都是些诸如“杀风景”、“不达时宜”、“恶模样”、“寒酸”等三俗段子,虽然也有趣,却是反鸡汤到了极点,不知道李商隐为什么要编这个,真是头痛啊。所以,当然也有人怀疑这是别人冒名写的,这种事情在古时候很多,不足为怪。好了,以上随手推荐的两本书,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看,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下面讲讲今天要读的文吧——《奠相国令狐公文》。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隐26周岁。文章写在当年六月,此时的李商隐已经入了王茂元幕府,正跟王老板的小女儿谈着恋爱准备结婚,然而,令狐楚死了还没满一年,他与牛党诸人(特别是令狐綯)之间的嫌隙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这也许是他写这篇祭文的缘由吧?为了怀念,为了解释,为了自我排遣心中的压抑,这些情绪,也许都是有的吧。 时间往回推一年半——李商隐在长安四处走穴兼考试,好不容易在开成二年得中进士,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期间的心态,我上次在《与陶进士书》中有谈及)。在这期间,令狐楚多次写信请他去兴元给其当秘书,李商隐因为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母,因此未能成行,他写信告诉令狐楚,中秋节的时候就一定会过去,但其实也还是没有能过去。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令狐楚病危,李商隐正好在长安等待分配工作,一听之下也顾不得什么了,急忙赶到汉中的兴元府,但是令狐已经回天乏力了。临死之前,交代了让李商隐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代彭阳公遗表》最为有名,当然还有给令狐写的墓志铭,可惜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只能在晏殊编的一本书里头找到几句残句。令狐楚死在当年十一月,李商隐帮助小令狐们处理完后事,就陪他们护送灵柩回到了长安。对了,在此期间,他还结识了刘蕡这个倒霉催的,此后多少受了点小牵连。在回长安的路上,李商隐写下了著名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开始有些从个人情绪创作转到了忧国忧民的路子上来了。不久,他参加了大唐朝正科级岗位公开竞争性选拔考试,顺利通过笔试,结果因为得罪大佬,面试败了下来,导致性情大变,不得已,就跑到王老板那里给人当秘书了——这多少有点自暴自弃脑袋一热的性质,也是他一辈子吃尽苦头的关键一步。 以上,是这篇祭文的前后背景。下面我们说一说文章的内容。 之前提到,“将军樽旁,一人衣白”是李商隐回忆少年时期不能言说的幸福与沉痛。李商隐父亲早年在浙江一带给人当幕僚,在他八九岁、九十岁光景就去世了,幼年李商隐独自带着母亲,千里扶柩回的河南老家。当时没有高铁,没有动车,甚至都没有绿皮火车,一个半大孩子吃了多少苦头,想想也能知道。早年丧父的人生经历让他的少年时光过得极为压抑,而令狐楚在他十六七岁时就开始赏识他,资助他,并且教导他,进而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李商隐心中,令狐楚不啻是亦师亦父的角色。所以,他的痛哭是真的,他的推崇也是真的,他真觉得自己狗屁不是,得到令狐的赏识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如果还有陪葬的风俗,他甚至都可以为令狐去死。文章虽短,读来却字字锥心。所以,看在这么短的份上,不难吧,骚年们,读一遍吧,感受一下令狐楚教导出的弟子的水准。 ============================== 戊午岁,丁未朔,乙亥晦,弟子玉溪李商隐,叩头哭奠故相国,赠司空彭阳公。 呜呼!昔梦飞尘,从公车轮;今梦山阿,送公哀歌。古有从死,今无奈何!天平之年,大刀长戟,将军樽旁,一人衣白。十年忽然,蜩宣甲化。人誉公怜,人谮公骂。公高如天,愚卑如地。脱蟮如蛇,如气之易。愚调京下,公病梁山。绝崖飞梁,山行一千。草奏天子,镌辞墓门。临绝丁宁,托尔而存。公此去邪,禁不时归。凤栖原上,新旧衮衣。有泉者路,有夜者台。昔之去者,宜其在哉! 圣有夫子,廉有伯夷。浮魂沉魄,公其与之。故山峨峨,玉溪在中。送公而归,一世蒿蓬。 呜呼哀哉!
上一期: 16、上令狐相公状一
下一期: 无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