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内经痹论篇》7.吟诵与译文

2017.11.29《内经痹论篇》7.吟诵与译文

2017-11-29    05'45''

主播: 1295416

61 2

介绍:
今日学习內容 : 《黄帝内经》 痹论篇第四十三 7 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盛,故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参考译文 表现为热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偏盛,阴气不足,偏胜的阳气与偏胜的风邪相合而乘阴分,所以出现热象。多汗而皮肤湿润的,是由于感受湿邪太甚,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湿邪与偏盛的阴气相合,所以汗出而皮肤湿润。黄帝问道:痹病而不甚疼痛的是什么缘故?岐伯说:痹发生在骨则身重;发生在脉则血凝涩而不畅;发生在筋则屈曲不能伸;发生在肌肉则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寒冷。如果有这五种情况,就不甚疼痛。凡痹病一类疾患,遇寒则筋脉拘急,遇热则筋脉弛缓。黄帝道:讲得好! 【备注】 1.^这个符号前面的字是入声字,吟诵时读得短促。 2.提倡各位师友抄写、默写当天所读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