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内经痹论篇》6.吟诵与译文

今日学习《内经痹论篇》6.吟诵与译文

2017-11-28    07'16''

主播: 1295416

133 2

介绍:
今日学习內容 : 《黄帝内经》 痹论篇第四十三 6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帝曰^:善。痹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参考译文 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它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熏蒸于肓膜之间,敷布于胸腹之内。若营卫之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只要营卫之气顺从调和了,病就会痊愈。总的来说,营卫之气若不与风寒湿邪相合,则不会引起痹病。黄帝说:讲得好! 痹病,有的疼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所以才痛。不痛而麻木不仁的,系患病日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致使经络中气血空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表现为寒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寒邪之势,所以表现为寒象。 【备注】 1.^这个符号前面的字是入声字,吟诵时读得短促。 2.提倡各位师友抄写、默写当天所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