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论管理》什么样的团队形式最合适

《德鲁克论管理》什么样的团队形式最合适

2018-09-27    07'50''

主播: 李鸣健

169 0

介绍:
问:团队所拥有的那种既是解释者又是学科交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是不是这个名词在当前如此热门的原因呢? 答:有关团队概念的讨论中,充斥着许多谬论,仿佛团队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其实我们一直以团队的方式做事情。尽管在体育比赛中可以找出几种团队类型,但究其根本都可以归结为少数几种形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自己的组织选择一种最合适的形式。你不可能将足球队与网球的运动团队形式相互置换。可以预见,在几年后,一种最传统的团队形式将会再度流行起来,那就是研究在先、开发在后、最后交给车间制作,这有点像棒球队。你也许知道,我对棒球队的管理曾下过一点功夫。 棒球队最大的优点是,每一名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门任务。就那你来说吧,如果你是打击者,你就专心把打击这件事做好。几乎不需要队内的互动。这同足球队和爵士乐队大不一样,后者无疑是当今大多数团队的模式。足球队尽管要求协调一致,同步移动,但至少每一个人还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而爵士乐队则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他们几乎凭感觉就可以知道小号手将在何时开始独奏。爵士乐队的团队形式要求极高的默契,若非经过长期训练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这种模式终将不再流行,尤其是在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中,因为现在再也不必像从前那样不断推出新款式了。 我知道有几家德国公司采用了棒球队的模式,尽管他们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模式的优点很明显:非常适合利用和发展既有的知识。在这方面,德国的中型企业做的也许比大型企业还要好,因为他们更专注于特定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新知识时,包括从电子技术直至生物技术等领域,德国科学家也许可以做出出色的工作成绩,但它们那种闻名于世的学徒制培训体系,却成为阻碍创新的因素。 问:抛开夸张的成分不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团队的模式有助于管理者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把握方向? 答:对团队概念进行认真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更为广泛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知识。在发展基础性知识方面,我们了解的一些英国团体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但它们从来不肯由此出发,更好地应用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这可能是因为许多英国公司低估了技术导向型员工的价值。据我所知,在英国,最高管理人员从来不会从工程师中产生,日本人却刚好相反。直至今天,他们仍然不专精于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但他们善于吸收知识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在美国,却是另一种情况,我们在现存产业方面未能取得革命性进展。以汽车业为例,我们的工作方式几乎同1939年时毫无区别。但是在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方面,在那些需要突破性技术革命的行业中,美国人却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 学习 关于团队,人们经常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经常在一起,或者同一个部门的人就是团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个业务部门的人往往做不同的项目,他们在一起主要是专业相同。这有利于同专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但是却未必对更有效地推进项目有什么帮助,反而很容易使职能或者专业部门自成一体,因为只看到自己的专业需要,而造成部门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其实真正重要的团队,应该是基于任务的多专业不同技能合作的团队。这种团队能使各种专业人员之间更好地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使任务完成更高效。在任务团队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对团队的贡献,任务达成的绩效也决定了每个成员的收益,因此更高效。但是今天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这样组织任务团队。 对于知识工作而言,人际关系对团队的绩效有很大的影响,与不同的人合作产生不同的结果,密切合作能够带来绩效和贡献的提升。这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强调“团队建设”。但是基于职能和专业的团队建设,密切同专业人员的关系,反而会在实际任务中,造成不同专业之间的冲突,或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没有人对任务的最终绩效负责。因此,组建什么样的团队,对组织的绩效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职能和专业组织的团队,其业务流程就好像机械流水线,这种方式,连今天的工厂都不再使用。今天的工厂正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与机械化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靠反馈来决定行动的,而不是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到最终才看结果。这种业务流程中,信息就像物质一样单向流动。不管采用什么信息技术,都不是信息型组织。 基于任务组织团队也是信息化团队,是根据信息流来组织的。每个专业人员都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包括反馈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同时也很清楚自己将产生什么信息,如何能为团队成员所用。因此,即便它采用较少信息技术,也仍然是信息型组织。 在知识成为第一资本的今天,信息是知识的原料,能获得什么信息决定人们的行动和结果。不能围绕信息流构建组织,就无法成为信息型组织;靠机械流水线经营就无法与自动化、智能化进行竞争。向信息化的转型,是每个想要发展的企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