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频繁的怀旧,和即将下架的我们

越来越频繁的怀旧,和即将下架的我们

2017-03-19    17'39''

主播: 棋子窗

307 11

介绍:
大屏幕里,十字被摆成了“X”,《金刚狼》系列也画上了一个句号。出影厅时,我一回头,身后的小姐姐正哭得不能自已。 当时我还在想,按照欧美人一部剧拍到天荒地老的尿性,居然舍得完结掉金刚狼这个IP。 回家看豆瓣,才知道休叔已经当了17年的金刚狼。 只是现在,他也在衰老,要保持金刚狼的一身腱子肉,比年轻时难多了。他甚至在开拍前36小时开始不喝水,因为这样会让肌肉的脉络更明显。 欧美人没变,只是时间过得太快。以后或许会有新人出演金刚狼,但所有金刚狼都是在扮演休叔。 我们这一批人也绝对会苛责:休叔演的才是经典。 想起了这两年完结的《哈利波特》、《火影忍者》,之前我还时常调侃它们又臭又长。可真正迎来了这些作品的完结时,我们才唏嘘感慨着,发朋友圈追忆自己的似水年华。 慢慢的,90后的共同回忆逐渐画上了句号,伤感之余我还多了一份危机感。 时代的主角总是年轻人,一个多世纪前就是这样,也一直是这样。 虽然我不喜欢以80后、90后、00后的标签来给人分类,但80后着实离舞台中央不那么近了,而90后也渐渐不那么年轻了。 前些年有几部很火的剧:《奋斗》、《蜗居》......都如现在《欢乐颂》般受欢迎,但那些剧在我的同龄人圈子里并没有过多的讨论。 那时社会的主角是80后,“黄金档”是拍给他们看的剧。动画片才是给我们这些小孩子看的。 一个作家说,世纪初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不仅黄金档是他们的,最多也是最好的机会都摆在他们面前。 那时纸媒正风光,互联网产业的蓬勃正在酝酿。而他们也精力充沛、爱憎分明、更有理想主义。 他们在大学门口的大排档大口喝酒,挣一份工资自个儿花,不用养家糊口,离中年危机更是远着。 那是他们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们不理解上一代人的迂腐,也看不惯90后的脑残非主流。 只是他们似乎没意识到,前后的几批年轻人,都是同样的精力充沛爱折腾。 所以当80不再年轻,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90后去。 我们现在的确是时代的主角,我们这个群体已经摆脱了十年前单一的学生身份,现在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里都有着同龄人的身影。 奥运会上的运动员90后成了主力,网上的各式博主、网红或是KOL也主要是我们的身影。 我们在社会上的声音越来越大,社会也愈发地迎合我们。二次元、腐文化这些“青年亚文化”得到更大程度的接受,商人们更是乐于讨好逐渐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我们。 去年圣诞我在香港尖沙咀,看到一个商场在办《IQ博士》的展览,摆着巨大的阿拉蕾人偶。几乎每个路人都会停下来拍张照。 我的朋友硬是拉着我要去和阿拉蕾合影。我一看,长长的队伍里竟然全是20岁左右的成年人。 队伍里唯一的小孩子更多是配着父母在排的,他的妈妈在给他讲着这部动画片在她小时候的地位。 我联想到很受网友喜爱的童星阿拉蕾,我也觉得她很可爱,而且和动画里的阿拉蕾有些神似。 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我们这群人审美的讨好。 其实00后里面哪有多少人认识这个动画人物,但我们这些目标受众是看着阿拉蕾长大的,所以当小女孩被包装成阿拉蕾,自然很是讨喜。 哪怕她们私底下更喜欢看《喜羊羊》。 但同时,90后不再是初登场时那般新鲜了。 最初的时候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记得中学时,日本有个92年的写真模特筱崎爱出道的时候,这在当时可是在司机圈里激起了千层浪,一时洛阳纸贵。 但现在,92年大概是要被模特藏藏掖掖着的,98年、99年的年轻模特也快不能被称作嫩模了。 如果你见过一个开口便提“想当年”的大叔,大概你也明白那个套路般的解读:那是他对当下的不满。 然而扎心的是我们也开始频繁地怀旧了。 前一阵看到知乎有一问题“如果把日本动画搬上少儿频道会怎样?” 题主大概是个00后,所以不知道其实十年前国内的电视台还是有外国动画片的。 但底下的评论似乎全都跑偏了,更多的人是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海贼王》、《数码宝贝》甚至是《七龙珠》。并有一部分人以这些动画片的优秀而否定当下的国产动画。 其实影视剧只是一方面,你会发现如今我们和同龄人聊天的时候,提起“以前”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也像当初80后看不惯我们那样,对00后满是意见。 在我身边的许多人里,对他们的标签很多还停留在“小学生”、“熊孩子”的阶段。可是,他们一部分人可能已经比我们许多人要优秀了。 前一阵子,知乎上出现一个“假装万能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大部分为00后。他们写了一篇豪言壮志的成立宣言,结尾那句“大幕已开,敬请期待”大概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这个小组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90后主宰话语权的知乎,这个群体很快遭到了反击式的群嘲。 当然,这群年轻人本身也不那么完美,内部管理不佳、观点不够成熟、知识储存量也还欠缺是他们的硬伤。 所以这个小组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只是,如果说起当初我们的出场方式,该是什么呢?我思前想后,答案似乎是“非主流”,“杀马特”、火星文和莫名其妙的忧郁,让每个人只能调侃着说起自己的当年。 最后 00后迟早会替代90后现在的位置的。 我们都知道这一个规律,但我们依旧不愿意去面对。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都在恐惧: 其实无论是哪一代人,优秀的人并不需要在意自己的群体出于怎样的位置。80、70、60后里优秀的人依旧担任着社会里的举重若轻的角色。 当我们都在最好的年纪时,我们都有着许多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性,也不需要承担那么多的艰难和责任。 但无疑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他们能够抓住机会,所以在下一代的年轻人登上舞台时,他们其实不是下台而是走去了更高的平台。 而对于平庸的人,在新的人登上舞台时,也意味着他们里可能唯一得意的时候即将要变得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