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0:集合行为、流言、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

传播学10:集合行为、流言、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

2016-11-03    04'58''

主播: 觅游考研

2566 421

介绍:
传播学第10天,今日知识点:集合行为、流言、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先看文本,再跟着音频来背诵,一遍两遍反复记忆。夯实基础,轻松无压力!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主要有: 第一,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暗示指某种观点、情绪和行为不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经过间接的示意就被人接受;群体感染就是在暗示的基础上异常迅速地传递上述观念、情绪和行为。 第二,群体模仿 集合行为中,人们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行为,更多的非理性模仿也源于“匿名”。 流言是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传播学中的“流言”是指人们之间私下交流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流言一般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具有速度快、反馈性强、易变形等特点。 流言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这种流言的特点有: ①快速增殖。 ②奇异回流现象。 ③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 A: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这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是直接的制度控制,目的是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媒体制的前提 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B:利益集团的控制 这种控制也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因素。在我国,社会各阶层、政党或团体都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垄断资本通过成立媒介企业、控制议会党团和院外活动集团以及提供广告、赞助等控制媒介。垄断是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的最大特征。 C: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其控制手段主要有:个人的信息反馈;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众运作的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诉诸法律手段;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D:自律 政府、利益集团和受众(还包括法律的约束)对大众传播的控制属于“他律”的范畴,大众传播系统内部还存在“自律”机制。 所谓自律,就是媒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依据内在的信念或价值观或者说内化在自身中的一套行为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使之有利于传播活动的正常和和谐的运作。这套内在的行为规范就是新闻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保证职业道德的外在机制包括行业组织及其制定的自律规范条文,行业评议制度等。 E: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社会制度对传播制度起着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传播制度与其对应。社会制度可以通过政治、经济手段以及意识形态渗透等对传播制度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同时传播制度也对社会制度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今天的任务完成啦!恭喜你累积了33个知识点,记忆效果如何,赶快到评论区打卡回忆吧~上墙记录你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