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3:象征符、意义、象征性互动论、“镜中我”

传播学13:象征符、意义、象征性互动论、“镜中我”

2016-11-06    04'38''

主播: 觅游考研

2980 406

介绍:
传播学第13天,今日知识点:象征符、意义、象征性互动论、“镜中我”。先看文本,再跟着音频来背诵,一遍两遍反复记忆。夯实基础,轻松无压力! 象征符 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与信号相比,象征符则具有不同的性质: 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③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意义 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认知、价值等。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它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符号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明示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象征性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又称为象征性互动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换句话说,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个人如何赋予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的符号信息以意义,从而理解人类行为。 象征性互动是符号学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它是一个宽阔的视野,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理论,它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学者库利和米德创立,后经布鲁默总结提出。 库利的“镜中我”与“初级群体”思想 库利主要发展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是“镜中我”概念。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思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镜中我”概念由三个阶段构成: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受;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③由上述想象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库利认为:我们总是再想象,而在想象中我们得到了其他人心目中对我们的评价、判断。库利“镜中我”思想与他的初级群体思想密切相关,库利认为初级群体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初级群体的特点使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和合作。这种群体为个人的社会化和个人的理想奠定了基础。初级群体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同事等。 今天的任务完成啦!恭喜你累积了46个知识点,记忆效果如何,赶快到评论区打卡回忆吧~上墙记录你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