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27】公众舆论: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

【听书共读27】公众舆论: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

2017-02-21    12'10''

主播: 觅游考研

241 81

介绍:
【听书共读27】《公众舆论》: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27天,我们一起阅读《公众舆论》。 本期主题分享: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 文摘: 1.人的头脑可不是一卷胶片,通过快门和镜头能够立刻记录下所有的印象。人的头脑有着没完没了且持续不断的想象力。图象的淡化或融合,不是突出了这个地方就是浓缩了那个地方,好象我们要更完整地把它们归为己有 。 它们并不是了无生气地附着在头脑的表层,而是通过想象力的再加工又进入我们的个人印象 。 我们对重点进行了部署并参与了行动。 2.事物的多样性不可胜数,我们不可能老是对它们记忆犹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给它们起个名称,让这个名称代表整个印象。但是一个名称总是漏洞多多,旧的含义会悄悄溜走,新的含义也会不期而至,要想保留住名称的全部含义,需要原原本本地召回全部印象,两者都会使人精疲力尽。而且,对于思想来说,名称是一种劣币 。 它们太空洞、太抽象、太没人性。 于是,我们便开始通过某些个人成见去认识名称、解读名称,最后则是把它看成人的某种特性的象征。 3.人的特性本身却是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要想牢牢记住它们,就得借助一种有形的象征。因此,我们往往会把人的特性归并到我们的印象名称里去,这往往就要使用有形的隐喻加以形象化。 4.抽象乃是一种补充,它迫使我们完全在自己的视角和偏见范围内去认识现实 。 我们既非无所不知,也非无所不能,我们不得不想、不得不说的东西大都是我们不得而见的。我们都是血肉之躯,并非以词语、名称和灰色的理论为生。 5.尽管直觉经常有着特殊的准确性,但它们始终是高度隐秘的,而且几乎是无法言传的。可是社会交往所依靠的就是相互交流,一个人可以凭着直觉极为优雅地驾驭自己的生活,但是要让别人对这些直觉也能感同身受,一般情况下都会极其困难 。 如果让他说出这些直觉,它们就会变成一堆迷雾 。 虽然直觉能,够使人更准确地感知人类情感,但是由于空间与触觉的隔阂,理性极少需要进行那种感知 。 那些被公认为是真实的、现实的、善的、恶的、值得向往的事物,并不会永恒不变 。 它们得自以往的经验,由成见加以固定, 并被用于对后来的事物进行判断。 6.图像始终是最可靠的观念传达方式,其次则是能够唤起记忆图象的词语。 但是,被传达的观念在没有使我们认同于图象的某个方面之前,它不会完全成为我们自己的观念。 7.有着大众化表现的认同途径几乎总是一望而知。你立刻就能知道谁是英雄。如果标志不明确,选择又不清晰,要想指望轻易地大众化就行不通。但是这还不够。受众肯定会有所动作,而对真、善、美的思索却并不是非做不可。为了不至于面对图象时无动于衷,受众必须接受形象的训练,这既适用于小说和电影,也适用于新闻报道。这里有两种训练方式,它们远远胜过所有其他的方式,由于两者都很容易做到,因而才被调动起来; 由于两者都使人渴望,因而才能为它们找到刺激 。 这就是性激情和斗争,两者有许多相互的关联,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交融, 一一场与性有关的斗争,其魅力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主题。 这里对文化与边界的所有差别既不是聚精会神,也不是漫不经心。 8.为了使远处的情形不至于成为在注意力边缘上揺曳的模糊事物,就应该把它转换成图像,使人能够看到产生认同感的机会,否则就只能使很少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感兴趣。它是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景观,是能够冲击我们的感官却并非公认的那种知觉。 9.我们通常的趣味是让戏剧发端于现实的环境之中,以使它显得真实可信,并使其结束于一个浪漫的环境中,让人羡慕,但不是浪漫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开端和结尾之间,艺术规范是自由的,但真实的开头和大团圆式的结局是明显的标志。电影观众会拒绝按照逻辑方法展开幻想,因为纯粹的幻想在机器时代没有了立足之地。观众也会拒绝无情无义地追求现实主义,因为它在已经成为自己所进行的斗争中不会欣赏失败 。 那些被公认为是真实的、现实的、善的、恶的、值得向往的事物,并不会永恒不变 。 它们得自以往的经验,由成见加以固定, 并被用于对后来的事物进行判断。因此,虽然每一部电影和那些通俗杂志并没有投入巨资以求迅速广泛地流行,但是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的人士却能够利用银幕和期刊来扩大和提炼、验证和批评那些使我们的想象力据以发挥作用的形象库 。 不过,要想得到这笔费用,拍电影的人就要像其他时代的教堂画家和宫延画家一样,必须依附于他们所发现的那些成见,否则就要付出期望落空的代价 。 成见是可以改变的,但要等到影片发行半年之后才保证见到成效,那就为时晩点了 。 10.同一个故事在所有的听众那里都会变得各不相同 。 由于没有两个人的经历会一模一样,每个人都会从稍有差异的角度接受那个故事,会用自己的方式把故事再现一番,并在其中注入他的情感。在我们的时代,印刷品上的记录限制了每个个人的想象力的扩张,尽管作用不大 。 但是对传言的限制却很少,或根本没有限制,而那种原汁原味的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就会长出翅膀、犄角、蹄子和嘴巴, 仿佛艺术家在利用每一次闲谈进行创作。第一个叙述者的讲述就会让它变形走样 。 所有听到故事的人都会对它进行编辑修订,把它用作白日梦去四处传播。其结果是,观众的成分越复杂,对故事的反应差异就越大 。 这是由于当观众的数量增加时,他们共同使用的词汇数量就会减少 。 于是故事中的相同成分便愈益抽象 。 这样的故事没有了自身的精确特性,因为听故事的人们各具特性。 他们把自己的特性给了故事 。 本期主题分享: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 每个人对世界的兴趣点是有差异的,但总体而言,大众对世界的兴趣点主要是形象化图像,直观是最能吸引兴趣的表达方式。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根据自己的利益来消化信息,传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