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28】公众舆论:公意与政治

【听书共读28】公众舆论:公意与政治

2017-02-22    12'44''

主播: 觅游考研

210 76

介绍:
【听书共读28】《公众舆论》:公意与政治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28天,我们一起阅读《公众舆论》。 本期主题分享:公意与政治 文摘: 1.有些人则断定,由于从飘忽不定和杂乱无章的状态中出现了确定不移的目标,那么在国民头顶上的某个地方肯定是有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在起作用 。 他们乞灵于一种集体之魂,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它能把秩序加诸于无序的與论 。 因为一个群体的成员的感情和想法不会透漏出任何能被简单清晰地加以概括、可以被其中的每个个人作为他们的“公众與论"的真实表述接受下来的东西,于是,一种超灵似乎就成为必需。 2.最初扣动扳机的刺激因素或许是心中被书面或口头语言唤起的一系列画面 。 这些画面很暗淡,难以保持稳定,轮廓和节奏不断波动。 这就逐渐开始了一个过程:你知道你对什么产生了感情,却完全不了解对它产生感情的原因 。 愈益暗淡的画面被其他画面代替,然后又被它们的名称和象征符号所代替 。 但感情却在继续发展,仍然能被作为替代品的名称和意象唤起 。 这些替换过程即使在严肃的思考中也会发生,因为,如果有人想比较两种复杂局势的话,他不久就会发现,在心中事无巨细地把握这两种局势会令人疲意不堪。他会使用名称、符号和样板作为一种速记法。 如果他想有所进展的话,他就必须这样做,因为他不可能携带着全部思想负担走过思考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 。 但如果他忘记了这些替换和简化过程,他很快就会陷入偏爱词语的状态,开始不顾对象,只谈论名称。 到了那时,他就没有办法知道,名称什么时候脱离了最初的对象,变成了与其他对象纠缠在一起的混合物 。 3.从心理学家们所熟知的条件反射角度来看,一种感情并不只和一种想法有关 。 唤起这种感情的事物无穷无尽,满足这种感情的事物同样无穷无尽。如果感情仅仅受到了模糊而间接的刺激,并且目标也同样间接,上述说法就尤其真切。你可以把一种感情,比如恐惧,首先与迫在眉睫的危险事物联系起来, 然后与该事物的观念联系起来,然后与其他类似于该观念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此等等。在某一方面,人类文化的整个结构是刺激和反应的精细产物,其原初的感情接受力始终是个相当固定的核心 。 毫无疑问,在历史过程中,感情的质量已发生了变化, 但是表明了感情的条件作用之特征的速度或精细程度,却没有变化。 人们对于观念的敏感性差异极大。 4.感情既可以转化为刺激,也可以转化为反应 。 因此,在具有不同反应倾向的人群中,如果你能找出一个刺激因素来唤起他们同样的感情,你就可以用它来代替那个最初的刺激因素 。 5.象征常常具有很大的用处和神奇的力量,词语本身就能释放出不可思议的魔力 。 一想到象征,人们总会兴致勃勃地谈论它们,宛如它们有着独立的力量 。 而且,那些曾经令人神魂颠倒的象征,从没有完全失去对人们的影响 。 博物馆里和民俗书籍中充满了各种已经死亡的标志和符咒,因为象征的力量已经不复存在,除非通过人的头脑去联想一番 。 6.既然象征的供应非常丰富,可以加诺其上的意义又非常灵活,那么,一种特定的象征如何能在特定的人们心中扎下根来呢? 它是由我们公认的权威人物播种在我们心中的 。 如果它种得很深,以后我们就会把对着我们挥动该象征的人叫做权威人士 。 但首先,象征之所以合我们的意,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把象征传达给我们的人是合我们意的重要人物。 7.用明确的定义和直来直去的说法追根究底,有利于人所共知的一切高尚目的,但却无助于轻而易举地保护一种共同意志。正如每个负责任的领导人都会认为的那样,追根究底很容易打断个人意志向公共象征的情感转移。 8.因为有力量从截然不同的观念中抽取情感,象征既是一种团结的技巧,又是一种宣传的手段。它能够使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正因为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少数人必须选择具体的对象,所以,象征也是一种能被少数人用来扩张势力的工具,借以操纵多数,转移批评矛头,诱使人们为了他们并不理解的目标而墮人痛苦。 9.凡是人们必须在一种不确定的突发环境中进行合作的地方,一般都必需确保一致和灵活而无需他们的实际同意 。 象征可以做到这一点 。 它会淡化个人意向,抵消分歧,模糊个人目的 。 它使个性呆滞,同时却让团体的意向锐不可当,把该团体和有目的的行动连成一体一这是其他任何因素在危机中都做不到的 。 它通过凝滞个性来动员民众 。 象征是一种工具,能够使民众借以在短时问内摆脱自身的惰性,摆脱犹豫或盲动,在复杂局势的曲折道路上被引导着前行。 10.领导人经常使用的借口是,他们不过是揭示了一个早已存在于公众头脑中的规划 。 如果他们相信这一点,一般来说那就是自欺。 规划不会在大众头脑中同步产生 。 这不是因为大众的头脑就一定赶不上领导者,而是因为思想是有机体的一种功能, 而大众不是一种有机体。 11.大众在不断接受各种暗示,大众不是在阅读新闻,而是带有对他们进行暗示味道的新闻,这些暗示在告诉他们采取行动的路线。他们倾听各种报道,但不像事实那么客观,而是根据对某个行为模式已经形成的成见。因此,那些表面上的领导人会经常发现,一份权威报纸的业主才是真正的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