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读过的书

张一鸣读过的书

2022-06-18    08'39''

主播: 独孤邦龙

226 3

介绍:
你好,这里是成长空间,我是独孤邦龙。今天为你分享张一鸣读过的书。 他是抖音和今日头条创始人。他很低调,没有当众推荐过书,但从他公开的微博里,我们能看出他正在读什么、有哪些思考,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张一鸣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并且非常善于学习的人,看书就是他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他在微博里分享得最多的就是看书及其学习心得,比如: 今天早点睡,明天早上起来看书。本周的学习计划快完不成了。创业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又能尝试是感觉很好的体验。 下面是他曾经读过的书: 1.《少有人走的路》 张一鸣的微博里,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延迟满足感”,比如:延迟满足感和坚决告别惰性,是“优秀”的最重要两块基石。 路径依赖的强弱表征:是延迟满足感。  与智慧的常见敌人:为延迟的满足感,经验带来的麻痹或恐惧。 深入讲解“延迟满足感”的是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张一鸣很可能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   延迟满足感有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案例: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团队把一群4、5岁的孩子领到一间空教室,在桌上放上点心,通常是棉花糖或者巧克力等好吃的东西。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他们可以现在就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独自等待。如果等研究者回来(15分钟后),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在美食面前等待15分钟,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像一辈子那么长。 有些孩子很快就投降了,有些孩子则努力克制。 研究团队跟踪了40年,他们发现:小时候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在成为青少年后,他们的认知和社会能力更强;在成年后,这些孩子也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忍受当前的痛苦,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张一鸣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极其自律,也极其专注。 令人叹息的是,最自律的张一鸣,创办了世界上最不让人自律的抖音。 2.《活法》 稻盛要辞职离开快倒闭的公司,遭兄长棒喝:“在这样没人干活的公司你都做不出点成绩来,你还能干什么?” 美国洛克菲勒感觉再也无法忍受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提出换岗,遭主管冷言“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说法,却像雷一样击中并成就了两个商业巨匠。还是那句,不抱怨、想方法。 稻盛和夫的这个故事,他在《活法》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 稻盛和夫的《活法》如果简单的总结起来,就是他自己提的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思,积善行、思利他,常怀感恩之心,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从张一鸣的不少微博里,可以看到《活法》中的思想。其中提到专注投入,其中举的陶瓷工艺改进的例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做每一件事(写一段程序,写一封邮件,写一个策划)的时候是否在想自己是否投入全力以赴地认真做了,结果真的不一样?请试试:你能有多专注?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 这句话摘自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五章“要事优先”。 这本海尔张瑞敏先生倾情推荐的书主要讲了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并从时间管理、重视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是广泛优秀的素质的基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这本书主要讲了七个习惯:积极主动、要事第一、以终为始、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终效和不断更新。 5.《从零到百亿》 虽然中国和美美国环境差别挺大,但是关于创业和人生的差别不大。  6.《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国人就是认真,把阅读的问题方法刨根究底。这不是一本资讯娱乐类的书,是需要增进理解的书。 书中除了在谈技能之外,更多的是讲学习的态度和沟通的方法。比如赞同和反对作者一章,其实标题亦可写为,关于沟通的赞同和反对。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也即阅读应该是有自我要求的具主动状态的。阅读两字换成其他很多词也适用。  7.《乔布斯传》 乔布斯说stay hungry,我以为饥渴有三个层次:贪婪、成就动机、好奇心。三者分别关注:瞬间的结果,持续的过程和远大的未知。三者也恰好对应了三种人:卑劣的投机者,艰辛的攀登者与幸福的探索者。 张一鸣有句话说得好:听说有人每天能看一本书,问题还不在看书速度,而是在知易行难,实践的速度赶不上所知的要求,欠账很多。 书看得多没有去用,徒有虚名,只是增加了自己狭隘的虚荣感而已。关键的是,要对自己有用。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马上行动起来。哪怕是非常小的一点改变,也比多读10本书强。 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天为你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分享给你关爱的朋友,链接你我,一起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