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墨斗 :一「墨」定乾坤 | 投稿:月意

【夜读】墨斗 :一「墨」定乾坤 | 投稿:月意

2016-03-06    08'09''

主播: FM1604421

9222 370

介绍:
在那么多乡村工匠中,木匠很特 殊,被称为“半个秀才”。 而木匠们伐木造屋,做椅打柜都离不开一件工具——墨斗。木匠们的“秀 才之誉”也出在墨斗身上。 郑州收藏家乔崇宏先生追逐墨斗二十来年,在他的台案上,摆满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它们带着岁月的包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云卷云舒,有的俏皮俯卧……乍然 见到,真令人有些困惑,它们更像古 人的案头玩物,而不是劳作的工具。 “看透”墨斗并不难,它的原理 其实一目了然——两点之间直线最近, 绷直绳子,就可以得到最平直,最准 确的线段。轱辘上的墨线经过蓄墨槽、细孔被牵出后,绷紧并固定于一端, 木匠如拨动琴弦般,以恰好的力量微 微提起墨线,轻轻放开后,“嘣”的一 声,便在木材上留下一条清晰的墨迹。 用后只需转动线轮,墨线便又顺服地缠回墨斗当中,重又回归一件让人爱 不释手的美器。 如果要说墨斗之技简单,却也未必。过去的乡村,每个村都至少需要 一位木匠,小到桌椅板凳、犁耧锄耙,大到上梁立柱,雕龙刻凤,哪样都少不了木匠。做木匠活的又都懂点“几何”,掌握尺长寸短,曲曲直直,才有 当木匠的资本,说是“半个秀才”都嫌委屈。 虽然从上古正史中找不到墨斗起源的证据,但是普遍的看法仍认为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相信墨斗是由土木工匠的行祖——鲁班发明 的,并且称之为“鲁班斗”。 在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里墨斗多与鲁班的母亲有关,不过历史总有不同的声音,也有人将墨斗的发明,归功于曾与鲁班斗法的墨子。 战国以降,不久即至秦汉,无论文献记载如何,汉代墨斗已经不容争 议地现身了。这一形象随即又出现在 西魏时期雕凿的敦煌莫高窟 285 窟的天顶,和伏羲女娲手中的规、矩同现, 且成为被膜拜的对象。 民间有许多神奇的法器,墨斗即是其一。相传,以朱砂或者鸡血入墨,弹出的墨线就有驱鬼的作用。这类厌胜活动有时由道士进行,有时木匠师傅,或者常人也能做,只不过必须懂得特殊的走线方法。有的百姓还在病人枕头底下放上墨斗,祈祷健康。 墨斗被当做法宝,大约可以用四个字来解释——邪不胜正,它是正气的化身。 在木匠眼中,墨斗无疑是一件被神化的“圣物”。许多鲁班祠、鲁班庙 及鲁班画像中,鲁班或其弟子的塑像手中都持有一只墨斗。在上供的品类 中,也常供奉供奉曲尺、墨斗这些木匠工具。 百姓造屋,上梁是大事。徽派建筑中的正梁,象征着屋神,梁上要画 太极、披红布,还要放上一只墨斗, 以示吉祥。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经为古代木匠写过一篇《梓人传》,他说 “梓人之道类于相”,这比喻有点像“治大国如烹小鲜”,而故事也十分精彩。 有一位寄居在别人家中的木匠,看起来相当好吃懒做,还口出狂言,说离了他,大家都不能建成一栋房子, 他善于算计和测量,懂得圆方、短长, 他的俸禄应该是别人的三倍,却连自 家椅子腿坏了都不修,作家对他颇不以为然。但有一天,京兆尹要修饰官 衙,大批工匠聚集在那里,有的持斧, 有的拿锯,围成一圈都面对着那位木匠。木匠指挥若定,只要他发话,一切就都井井有条,他精神抖擞地查看木料,测量图纸,结果没有丝毫的误 差,建造起的高大屋子上,写着某某 修建,竟然是他的名字,凡是被他役 使的工匠却都不能在上面列名。作家 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成为掌管全局的人吧。假如一位宰相,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干涉众官的工作,就像梓人不注重掌握绳墨的 曲直,而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事情除了失败,还能又什么结果呢? 柳宗元笔下的梓人,在木匠行中 真的存在,他们的名字叫“掌墨”—— 掌管绳墨的人,掌墨是大匠,往往是主持建造大型工程的主管,他们有着 “裁决”、“检验”之能,由他们度量材料,也掌管工匠,是一“墨”定乾坤的人。 在掌墨人的手里,少不了一只 “尚方宝剑”般的宝物——墨斗,它 是他的饭碗,更是他的精神信仰。然 而,如今堪当掌墨的人,比高级木 工更稀缺,就像精致的手工墨斗一样日少一日。 文章出自 《中华遗产杂志》2016年第三期《老工具 造物之美》撰文/白易 稿件整理:阿瞳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老工具的有趣故事,您可以搜索天猫店铺 中国国家地理旗舰店 进行选购。 也可在新浪微博@中华遗产杂志 与我们互动,感谢您的收听,祝您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