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IP的企业,没有未来?

没有IP的企业,没有未来?

2017-02-15    07'48''

主播: 马金同

112 8

介绍:
文:马金同,著名商业评论人,伊视可验光车创始人 这是第三篇,也是我承诺大家把我们伊视可验光车7年来在品牌建设中摔过的那些跟头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最后一篇。 第一篇《美女经济,让品牌走向堕落与庸俗》和第二篇《小米式尴尬,是低价策略者的明天》引来无数创业者的评论。有叫好的,也有骂我一派胡言的。更有文章中提及的那些除了我们伊视可验光车本身以外的其它品牌和企业雇佣的水军讨伐。 无论如何,夸也好,骂也罢,这都不是我撰文的目的。我只希望经历了2016年的资本寒冬后,活下来的创业公司能够和我们伊视可验光车一样,避开那些创业路上的坑,在2017年有一个更好的收获和结果。 当下的科技版、财经版最最炙手可热的中国品牌和公司无疑就是华为和格力,各种酷炫,各种自信,让我们中国人似乎瞬间扬眉吐气。 话说华为和格力的同行竞争对手比比皆是,其间也曾被一些擅长营销的同行对手用唾沫星子溅的体无完肤。为什么最后那些喷子都找不到了踪影,反而被骂的却笑到了最后? 对这两家公司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华为、格力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持有相关科研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而科研专利最终会转化到哪里?当然是产品或服务!而当产品和服务升级后,谁是最终的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很多创业公司在近两年听“IP”这两个字母几乎已经听出了老茧,但是多数人对IP的认知却是懵懵懂懂,有的或只停留在明星和内容创造上。其实,除了这些,企业真正的大IP是来源于自身产品、服务及相关领域的专利和创新。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在踏入眼镜行业前,主要工作都是在营销方面的。所以在创办伊视可验光车的时候,我也一度自恋的认为只要营销好,没有什么卖不掉! 但是这让我吃了很大的亏!如果不是及时醒悟,可能大家现在早就看不到伊视可验光车这个眼镜零售行业的怪物级品牌了。 早年有那么一个阶段,体验过我们伊视可验光车的用户都知道,我们以产品多而著称。一部验光车上塞满了上千款眼镜,恨不得把我们自己设计的和市面上我们认为还不错的款式都放到验光车上供客户挑选。 因为我们营销的确做的还过得去,所以客户纷涌而至。上车后,客户面对上千款眼镜顿时眉笑眼开,恨不得一款一款试过来,才能满足自己的猎奇心。 于是问题就来了。作为一个上门验配的品牌,最害怕顾客在车上耽误太多时间,从而赶不上下一单的预约时间。客户越多,挑选时间越长,问题就越大!我们可不像传统眼镜店,他们本来就没什么生意,有个把顾客过来,恨不得让他试戴挑选半天,好歹能增加眼镜店的人气......我们伊视可验光车追求的是最高效率! 原本一天可以服务十几单的,因为产品突不出重点,从而导致一部验光车每天只能服务三四单,造成了效率极大的浪费。同时,因为产品和眼镜店没有差异,除了验光车和服务以外,用户很难对伊视可的眼镜产品留下太多印象,这让我非常头疼。 好在我们潜心研究了苹果“求精不求多”的产品策略,快速的调整产品结构,把产品重点回归到我们团队本身的设计优势上。通过层层筛选,砍掉和眼镜店同质化的那些产品,只保留我们自己的专利设计——AB档运动防滑眼镜。这才有了后来一款专利产品,占据整体销售5~7成的销售奇迹。 因为眼镜卖点突出,许多用户预约我们伊视可验光车就是冲着它来的,所以验光车上门服务的周期和时间大大的被精简缩短了。用户上了验光车,不用试戴过多的镜架,只要在我们验配师的专业指导下,在专利下的不同款式中选择自己心仪的眼镜即可。 而为什么选择自己原创设计的专利产品作为核心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要避开同质化,避免推广出一款产品后,在别的眼镜零售渠道也能买到。 换言之,如果我们当初没有自己的专利设计能力,选择了一款某品牌的外采眼镜来推广。那么,当我们辛辛苦苦把产品推广出知名度后,就会直接面临同行的价格战。要知道,当初我们伊视可验光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并不是今天这个覆盖全国的眼镜零售品牌。当初如果同行巨鳄要和我们打价格战,我们是分分钟绝地身亡的! 通过这个案例,不知道广大创业者是否理解了标题中所说的“没有IP的品牌,没有未来”呢? 当然,除了产品、服务等科研专利的IP能力外,类似明星、内容等泛IP我们也不能忽视。乔布斯、库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周鸿祎等不也都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大IP吗?同时,李叫兽、同道大叔、一条、日食记等更是内容IP变现的典范。 所以,无论是什么IP,企业都要重视并因地制宜的去实施。因为,那是你的明天,是你未来存活的关键和唯一希望。 好了,今天的金同会客厅就到这里,我是伊视可验光车的创始人,马金同。感谢您的收看与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马金同,伊视可验光车创始人,著名商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