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是不会痛的》主播 | 张婉琦

《真正的爱,是不会痛的》主播 | 张婉琦

2017-01-02    09'51''

主播: 张婉琦 | 爱之声

51 4

介绍:
去年8月,友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 结婚与不结婚,孤独都是一样的。 你依然克制紧绷低人一等。 “我愿意”像是请君入瓮的手势,“白头偕老”像是一场终于双赢的算计,“夫唱妇随”成了幼稚的谎言。 我还能相信爱吗? 她结婚两年,丈夫算是有为青年,通情达理,懂金融,通音乐,难得一见的好品位。 她的成就与外貌,亦远超俗流。 门当户对,棋逢对手,本该匹配好婚姻。 没想到,也有它不为人知的虱子般的烦恼。 我相信,她的失望是真实的,愤怒也是真实的。 只是因担心过界,没有细问,唯回复一声:亲爱的,请相信,真正的爱,是不会痛的。 会让我们痛苦的,是控制,是索取,是隔离,是攻击,是恐惧,是愤怒,是怨怼…… 也就是说,创伤,才会异化成痛苦。 真正的爱,永远慈悲,永远和平。 还是从童年说起吧。 卡夫卡说:遥远的事情,我们看得更清楚。 中国的孩子,在童年时,往往都经历过不为人知的创伤。 这些创伤不被看见,不被认可,就会变成潜意识埋藏起来,变成一种伤口,一种恨。 成年以后,在亲密关系中,它们会重新冒出头来,以缺乏安全感等方式,对人说:我不快乐,我恐惧,我疼! 然后期望这个人,疗愈你所有的伤。 这个人,自然就是伴侣。 只是,带着原生家庭的黑洞,走进新家庭,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亲密之旅,而是索取之途。 你会开始设定。设定那个人,设定这场婚姻,像灰姑娘与王子那样,不仅令你身份变化,财产增加,而且,所有匮乏被满足,所有愤怒被宽恕,所有攻击被包容。 可是,对方亦有自己的创伤,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填补你心中的痛。 求不得,怨憎苦。 匮乏加增,直至破裂。 就像两个人,拿着空碗,站在对方面前,拼命要对方先给自己一些,最后抢来抢去,碗打碎了,什么也没得到。 恰克‧史匹桑诺博士说:我们都为了埋藏在自己内心的问题,而惩罚别人。 但其实,内在的问题,得由自己去疗救。 平安必须透过内省而非外求、幸福必须经由彻底的宽恕才会来到。 所有问题都是内在的问题。 你得深入内心,释放所有局限你的思想意念。学习用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人,包括自己。 慢慢地,你看到自己的恐惧,看到自己的黑暗,看到自己的战斗意识。而它们,都是在呼求爱。 你开始明白,只有慈悲的自己,才能创造慈悲的关系。 你开始试着接纳自己。 当你批判,你看见自己的批判,并接纳自己是批判的; 当你攻击,你看见自己的攻击,并接纳自己是攻击的; 当你仇恨,你看见自己的仇恨,并接纳自己是仇恨的。 放松、放松、再放松! 放下、放下、再放下! 你与自己握手言和,不再分裂出敌我,与自我常年攻击。你不再投射恶意、制造对立。不再受罪恶感的束缚。你越来越觉知、越来越清明。无须做一个牺牲者,也无须做一个迫害者。 无须做一个暴君,也无须做一个乞丐。 无须做救世主,也无须做罪人。 你就是你,清净无染、完全圆满的你。 于是,你走出自己的黑洞,看见他人,看见他人的恐惧与痛苦,看见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爱。你开始包容,放下攻击,释出善意与祝福,成为温暖的关怀,柔软的慈悲。 你开始幸福! 是的。真正的爱,是不会痛的。 这是史匹桑诺博士的名言。 他认为,爱是自然的流淌,是真诚的施与受,是幸福的联结。 我曾听闻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妻子被丈夫疏忽,和退避式惩罚,她放下愤怒,只是说: 我觉得有点难过,因为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爱我),有点遗憾你没有,但是,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我爱你,爱温柔善良的你,也爱偶尔发脾气,会愤怒的你,亲爱的,你很重要,如果你现在需要我,我愿意陪你一起解决难题。 这是真正的爱。 没有控制,没有否定、指责和抱怨,没有惩罚。只是爱,慈悲如水的爱。 在这种无条件的爱中,丈夫的愤怒被看见,攻击被接纳,感觉自己是安全的,逐渐温柔下来。 他大哭着,拥抱自己的爱人:我何德何能,能有你这样的妻子,是的,我想和你聊聊…… 就这样,两颗心,在清明的联结中,开始自然流动。 当我们置身于真正的爱中,就会感觉安全,最深度的心理挖掘就会展开。 也就是说,令我们不适的,是以爱之名的伤害,不是爱本身。萨提亚心理学认为,爱是真正的奇迹,有着无限的理解和慈悲。它能化暴戾为祥和,化忧伤为喜悦,化黑暗为光明。 而当你与它相遇,你就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