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境意应在最高层》

三木秉凤《境意应在最高层》

2022-05-20    06'55''

主播: 贝西@

150 1

介绍:
境意应在最高层  47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人往往迷离于桃红柳绿之中,而不知春深无住,举目寥星明月空照,俯观于草木争春山花烂熳之时节,如画风景曾惹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樽酒熏醉落笔生花。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愿做一个幸运之人,对本次生命轮回与归宿,了然于心,方能从容不迫。人生幸与不可幸有时不可用金彰示以物衡量!透观自己就是智慧。我们生临浊浪排天欲横滚的时代,有时真的看不清这是幸福的荡涤还是灾祸的积蓄!“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物质社会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失衡的交汇线,可以一览众山之小,观悬崖陡壁前满眼皆是以盲引盲的群流时,却是一种兴尽悲来的心哀。一个人若坚持攀登文化的高峰,常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之感。人类灵魂之升化要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要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不同层级问题,这也许是社会文流交往的基础。换位思考需要换位观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向观察来定位自己当下所在的心理层级,然后如何摆脱“浮云”向更高处攀登确实属难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私与公本是相对,大私就是公,小公就是私,大我就是公,小我就是私。天下万物非我所有,仅为我所用!生逢困惑,反问自己!首先我们是否具备攀登高峰采撷智慧的意志与决心,而当我们欲罢不能苦苦向外索取时,是否反观过内心的真正需要与储备。众生平等,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觉悟上下迷醒之别!《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出山时,见寺内风吹幡动,一僧言风动,一僧言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生命过程就是修行,修什么?修出本性之心,也称自性之心即如如不动之心,也是宇宙之心。我们所言“天人合一”的世界里并非物质和物质合一,而是天地万物其心共唯一,这就是世界宗教所共同标榜之宇宙之心,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之心,也是万物归道的道心,也是“易有太极以生两仪”的太极之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所谓“修心养性”的过程就是心的层级逐渐由里向外、由低级向高级无限扩展的过程,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开物成务”的过程,最后独立个体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以达“心性、心识、心相”的三合一境界,这就是《金刚经》所言的“一合相”。         《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常常因为“可”道而有妄想,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宇宙之生因和动因。六祖大师悟道言及“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这里的自性也就是本心,这里的万法就是万物。大道创生万物,太极创生万物,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皆是心生万物,这就是向内求索,感而隊通,化成天下,所谓的万法世界不过如是如此循环而成,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同心共鸣,大德敦化。道生万物,万物归道,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自然,一切生命之境意最终都指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