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宋】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宋】秦观

2016-03-29    13'48''

主播: 柳醉春烟

554 8

介绍: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文】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和幽渺的意境,描绘出一个女子在春天阴凉的清晨里所生发的哀愁和寂寞。全词意境悠闲,含蓄有味,年年春来年年伤春,词人以白描的手法,十分贴切地写出了这种环境氛围,把淡淡的哀怨渗透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漠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能称景,景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轻很淡,但在轻淡中又带着作者极为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渲染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慢慢滋长吗?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晨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又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了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不能不使人感到郁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冷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沉浸在渺茫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宁静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   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他的视线移向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恍惚;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油然而生,透过窗户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似一种飘缈朦胧之美。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和“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这首词写的是春愁,一种细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以他非凡的功力,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它表现了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用语奇绝,具有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的意境。在文学大家的笔下,对情和意表达的处理常见“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两种方式,它们都会有理想的表达效果,但秦观在这里的幽情轻吐却有如此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其善于渲染、语言精美、比喻神奇,但更关键的是内中的那种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