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宋】李清照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宋】李清照

2016-04-02    10'18''

主播: 柳醉春烟

356 4

介绍: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文】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春天的景色即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倚在绣楼栏杆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着,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小院闲窗春色深”,“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地。小院隐蔽在春色已深的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冷落。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独寂寞、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而是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是指从外面看出的实景和里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通过环境描写,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和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突显了出来。在这枯寂愁闷时,将怎样破岑寂和遣愁怀呢?她信步走向楼前,凭楼远眺,希望在开阔的自然景象中寻求一些慰藉。然而却只见白云催暮,风雨弄阴;天色转暗,夜暮降临,就像自己阴沉郁闷的心情一样,更添苦恼和烦闷。她开始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下来弹琴,“倚楼无语理瑶琴”就是她无可奈何时希望摆脱心情苦恼和烦躁不堪的下意识动作,词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练琴,只不过是借以破除孤寂,诉说愁怀。“倚楼无语”形象地写出了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无语”二字更深切地表达了她的苦涩难言的心情。“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由室内到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结末仍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是她在楼前所见的实景,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远岫出云催薄暮”为远景,意思是说地面水气,入夜遇冷而成云雾。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和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及细风和疏雨淡化,这种委婉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