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461.观沧海(曹操)

诗461.观沧海(曹操)

2022-01-15    05'25''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050 3

介绍:
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五首·其二) 汉 曹操 四言乐府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观沧海:题目一作“碣石篇”。 ②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③何:多么。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④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⑤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⑥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⑦星汉:银河,天河。⑧幸:庆幸。甚:非常。至:极点。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志:有认为应作“记下”理解。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背景:这组诗当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组诗。厦门,原是洛阳北部西端的城门。它在汉代时被称为厦门。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正文分四章。第一章《观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第二章《冬十月》描写征讨乌桓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第三章《土不同》叙写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第四章《龟虽寿》则以慷慨激昂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