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离开影院的日子(补档)

02. 离开影院的日子(补档)

2020-09-28    64'39''

主播: 聊天记录编辑室

276 2

介绍:
从一月到现在,受到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电影院都陆续关闭。安德烈·巴赞曾经把电影银幕比作“引座员的小手电筒,像无常的彗星划过我们醒梦的夜晚,划过银幕周围没有形状或边界的四散的空间。” 对于我来说,来到美国之后,电影和电影院成为了生活本身。在这个人为营造的空间里,我通过影像界定自己的生活,每周去电影院度过的几小时是我生活里短暂的朝圣。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非常反感流媒体的兴起。 “我不知道在电脑前观看《爱尔兰人》的意义是什么。”我曾经对朋友说。 但影院骤然关闭之后,这一切的坚持似乎变得有些荒诞。 我们尊重每一位电影人、每一家影院在这个艰难时刻付出的努力与坚持;作为影迷,离开影院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开始思考,电影是否只是大银幕的艺术? 无论是多么拥护院线的电影原教旨者都不得不承认,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是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必然,Netflix引以为傲的数据分析的确是院线和传统电视网都难以完成的工作。如果说谁掌握了观众,谁就赢得了成功,那么在观众们适应了流媒体提供的观看体验之后,他们是否还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与时间走进影院观影呢? 我们在节目中厘清了疫情对于电影业以及影院的不同冲击。毫无疑问这场瘟疫对于电影业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它是否会给本已危如累卵的影院致命一击呢? 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影院作为物理空间所遭受到的冲击并不是电影业独有的,纸媒、唱片行业以及电视业都曾经遭遇介质的变革。而影院由于其营造的特殊氛围,已经是这场数字革命中的幸运儿。 节目中谈论到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无法在当下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次回看这次疫情中的电影业,我们会发现这些被称为“危机”时刻不过是这门艺术发展历史中的一段空窗期,而非转折点。 【本期主播】阿栩,Clee,阿喜 【本期嘉宾】一平 第一部分 离开影院的日子里【01:09-08:35】 【01:09-04:38】大家分享近期最后一次在影院的体验及各地(香港、美国、英国、内地)影院营业状况 【04:38-05:50】疫情期间大家的观影频率及观影选择变化 【05:50-08:35】影院对于大家观影选择的影响 第二部分 流媒体发展对于影院生存状况的冲击【08:35-42:12】 【08:35-10:00】英美独立影院的线上观影活动是否是疫情期间影院的自救行动 【10:00-12:47】Netflix、《囧妈》和影院流媒体之争 思考题:和中国相比,欧美文化圈是否在更积极地开展自救行动? 【12:47-16:43】线上影展与手机观影的可能性:北京电影节、YouTube举办的“We Are One World: A Global Film Festival”以及Quibi的推出 【16:43-18:57】影院观影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18:57-23:25】为什么Netflix成为了流媒体之王:数据分析、用户体验(我是否能决定平台的内容选择)、商业模式 【23:25-25:51】比起内容生产公司,Netflix是否更像是一个技术公司(Tech Company) 【25:52-27:21】院线窗口期:影院与流媒体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吗 【27:21-31:18】Netflix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的必然性 【31:18-34:56】从《爱尔兰人》谈起,电影是cinema的艺术吗 【34:56-42:12】疫情对于电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部分 影院形式的变迁与介质的革命【42:12】 【42:12-43:58】疫情对于电影业的冲击是暂时的,但对于电影院的打击会是致命的吗 【43:58-49:45】影院也许只是电影发展的一段历史,电影更够被介质本身定义吗 【49:45-52:22】影院的危机是一种介质的危机,纸媒、唱片行业、电视业都经历过相似的变革 【52:22-63:38】1918西班牙大流感与60年代电视的普及对电影业的影响:电影业的危机是新生的开始吗 思考题:从制片厂为王到平台为王,这次电影业遭受的危机是全新的吗? 【节目音乐】 Sting,The Shape of My Heart(片头) Improved Sound Limited,Nine Feet over the Tarmac(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