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千年一叹》读后感by秋二

烛照《千年一叹》读后感by秋二

2019-03-03    05'17''

主播: 与“秋”共读

208 1

介绍:
烛 照 ——秋二读《千年一叹》 ☆惜☆ “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精神,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零星遗留罢了,遗留在血统之外,遗留在山石之间。” ————余秋雨 从希腊、埃及到印度、尼泊尔,从两河文明到古埃及文明。余秋雨先生用他写实又意义深远的笔触记录了世界上动荡不断的一隅,曾经拥有过如此辉煌的文明国度,吸引着人们去探求明星陨落的源头。 在那片灿烂文明的土地上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那些时间带走的温存和残酷随着先生的脚步逐渐清晰。 《千年一叹》记录着这些秘密。余秋雨先生,领着我们回到这些古代文明的家园,在书中有被上流社会残害的人民;有渴望知识却无处学习的孩子;有被其他国家牵着鼻子走的政府官员;有一言不发望着天空的静默老人...... 先生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叹——战乱与贫穷阻断了这些文明的延续。 ☆赞☆ 《伏羲睡了》一文中,余先生与哲学博士贝尼特女士讨论着中国文化:“书架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关中国的书,英文居多,也有中文。还有一些瓷器,瓶底上都标明是明代或清代的,但她说一定是假的,只是保存一种与中国有关的纪念。”不论是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还是发人深省的西方文化。在我看来,除了发掘,最重要是传承。 先生在每篇日记的结尾,都感慨了他魂牵梦萦的祖国文明。叹——中国文化的瑰丽璀璨。 ☆照☆ 作为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千年文明,中国文化同样需要我们去揭开它古老的面纱,继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现化中国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促使知识爆炸。诺基亚的消亡,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开始;“共享经济”的来临,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难以想象的更新频率让每分每秒都变得意义非凡。 古老文化做着现代文化的基石;现代智能又传承着古老文明的精髓。我们应该做的是拾起那五千年滚滚燃烧的力量,品味它,体会它散之不尽的伟大。 “人生太短促,要充分理解一种文明已经时间不够,更何况是多种文明。因此应该抓紧时间多走一些路,法显、玄奘在前,是一种永远的烛照。” 古文明永远不会褪色,永远流传。(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