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第三部分 第一章(下)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研政治-第三部分 第一章(下)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016-11-20    11'10''

主播: 晚风之声

6837 1326

介绍:
文字内容来自徐之明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精华背诵掌中宝》,音频朗诵晚风。 第一章比较长,音频和配文都分成了上下两部分,这是下半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下半部分)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2.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各项主权,进而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3.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列强用武力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缓慢,力量软弱,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出现了官僚地主、地方统治集团地主、军阀、城居地主,有的还转化为资本家。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民族矛盾特别尖锐时,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3.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2.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1)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2)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即奋起抵抗。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 2.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4.1884年,香港人民在中法战争期间抗法。 5.1900年义和团及部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59年6月,大沽炮台守军抗击英法联军。 2.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率军击退法军,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3.抗击侵略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如关天培、史荣椿、邓世昌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19世纪70至80年代,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列强开始蚕食中国边疆。 3.列强争夺和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达到高潮。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1.清廷统治阶级昏庸愚昧,不知世界大势,不懂御敌之策。 2.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3.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功之臣则遭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 4.统治者大多害怕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5.统治者更害怕人民群众,担心群众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他们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重要原因 1.19世纪中叶,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中国远远落后。 2.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所以,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1.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4.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郑观应等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2.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3.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更多考研政治专题音频,请关注晚风(各平台头像都是一样的长发一样的背影~): 微博昵称“晚风之声广播” 荔枝FM波段号“FM1942687”,播客名称“晚风之声~”,主播名“晚风之声” 喜马拉雅主播名“晚风之声” 微信公众平台名称“晚风之声”,ID“wanfengzh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