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为什么有银行?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为什么有银行?

2022-11-14    05'30''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6 3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次经济学奖授予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芝加哥大学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家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发表声明说,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银行在经济中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为什么避免银行倒闭至关重要”。你可能要问,银行利息那么少,现在还有人把钱放银行吗,还不如放余额宝和零钱通这种方便的理财工具吧。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这么快,人们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我们还有多少钱存在银行了呢?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我国存款总额达到了227.21万亿元。数据还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国人民币存款总额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涨了8.35万亿。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储蓄大国。在这个储蓄总额中,除了个人存款以外,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存款。由此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依旧选择将大量资金交由银行管理。除了帮助个人或企业储蓄资金,银行在经济学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来看看银行的起源和它的功能。 银行一词最早见于意大利语“BANCO”,意思是凳子。过去在意大利的港口城市,货币兑换商是坐在这种长凳子上为来来往往的商人进行钱币兑换的。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当时的货币主要为金银。英语将这个词转化为“BANK”,原意为储钱柜。1694年,当时的英国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向公众公开招股,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这就打破了原先只能由个人或者家族来创办银行的传统,树立了股份制银行的先例。随后,银行在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在银行产生之前,人们在需要资金时只能在小范围内比如从亲戚朋友那借钱,但有了银行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银行这个中介向无数身处各地的人借钱,无形中也打破了高利贷资本的垄断。不仅如此,银行可以将部分吸纳进来的存款进行合理分配,将一部分留作不时之需,另一部分又作为贷款发放出去。这样,市场上的商品流通会更快,资本循环也会更顺畅,整个经济的运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除了存款和借贷,银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也就是发行间接证券。比如说:我管小A同学借了1000块钱,然后给小A写了一张欠条,约定12月底之前还她钱。小A临时有急事管小B借了1000,她能不能把我给她写的欠条直接给小B,让小B找我要这1000。如果你是小B,你肯定不乐意。但如果给你的是银行支票,你肯定觉得没问题。为什么呢?我给小A写的欠条,是我个人发行的直接证券。银行的支票是基于银行债务发行的间接证券。当我们把资金存到银行,本该我们来发行的直接证券就可以变成由银行发行的间接证券,其流通范围和认可度都会大幅度上升。 看来银行的出现真是件造福大众的事,但就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成本的降低,社会普遍认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越来越容易找到彼此,感觉完全可以撇开银行,来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面对这样的质疑,银行该如何为自己正名,说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呢?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为你介绍今年的诺奖得主,怎样论述银行的作用和影响的?他们在各自的研究生涯中,又有哪些有意思的经历?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