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银行必须存在的理由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银行必须存在的理由

2022-11-15    05'16''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2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了解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还简单地为你解释了银行存在的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本次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中2位在学校工作的教授有怎样的经历和研究观点吧。 戴蒙德生于1953年。22岁时,他获得布朗大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并在27岁时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中介、流动性、金融危机,以及金融管制。在这些领域,他都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 与戴蒙德求学及任教都在常春藤院校不同,迪布维格本科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这所学校在众多著名院校中并不出色。于是,读书期间,迪布维格潜心学习,并坚信“起点越低,反弹才会越高”的道理。在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他选择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一年经济学博士课程,之后如愿走进耶鲁大学,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经济学硕士、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时,他年仅24岁。值得一提的是,迪布维格还是一位中国女婿,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经常以中国唐装作为出席重要场合的“晚礼服”。从2008年开始到2021年,迪布维格担任我国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以及金融研究院院长,带领学生做了不少有关中国经济的研究。 上期节目最后,我提到了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质疑银行的作用。那戴蒙德和迪布维格合作研究有哪些成果能帮助大家理解银行的作用呢? 首先,他们认为银行的作用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保险。在现实中,投资项目需要长时期的投入,其中产生的成本在项目完成前是不可收回的。但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旦投资者面临流动性的冲击,银行的贷款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更好地实现跨期的资源配置。而这种作用反映在宏观层面上,就可以促进经济运作效率的改善。 其次,金融中介可以作为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一个代理人来监督合同的实施状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借款人一旦借到了钱,就有可能用它们来为所欲为,金融合同对他们的约束能力是很低的。很显然,这样就会增大市场上的金融风险。戴蒙德用模型证明了,相比于让存款人来直接监督借款人,银行作为代理人来监督可以节约巨大的成本。 讲了这么多,好像银行的存在只有利没有弊。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将大部分资金作为贷款发放出去,只留下小部分的准备金应对一些少量的取款需求。而在某个时间段,如果存款人都来取钱,而银行又拿不出钱。在金融学上,这种现象就是“挤兑”。一旦大规模挤兑发生,又没有外力介入,银行违约甚至倒闭几乎成了必然。那如何对其进行预防挤兑呢? 在戴蒙德和迪布维格看来,挤兑的发生主要源于人们对于银行没有信心。他们建议由国家向银行提供存款保险,这样就可以提升储户信心,也可以让银行更好地帮助投资人抵御风险。戴蒙德指出,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恐慌性抛售和对恐慌性抛售的恐惧也是扩大危机的重要原因。这种恐惧性的抛售会让资产价值急速跳水,市场上的银行也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闭。一旦危机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就不能仅依靠金融体系内部的自我调整来实现自救了。而这时,也就到了让伯南克这样的金融“救火队员”上场的时间。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为你介绍同为诺奖得主的伯南克,怎样理解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带领美国走出金融危机。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