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家如何挽救次贷危机?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家如何挽救次贷危机?

2022-11-16    06'1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18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了解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戴蒙德和迪布维格这2位经济学家如何阐述银行存在的意义,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本次同时获奖的伯南克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研究成果吧。 伯南克1953年出生于美国。从哈佛本科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伯南克博士毕业,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1985年,伯南克跳槽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并在11年后担任了该校的经济系主任。 在学术研究上,伯南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萧条和“金融加速器”的理论。在1983年的论文《大萧条宣传中金融危机的非货币效应》中,他着重分析了银行倒闭对金融风险的传导作用,认为金融系统的失灵是造成大萧条的本质原因,这个观点其实是和戴蒙德等人的论述十分类似的。在1989年发表的论文《代理成本、抵押品与经济波动》中,伯南克和他的合作者马克•格特勒一起讨论了“金融加速器”这个理论。也就是说,当企业受到冲击时,其现金流和净值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本身又会进一步放大冲击的效用,影响其融资能力。然后,融资能力的进一步收紧,又会反过来继续压低企业的现金流和净值。由此,金融市场对冲击的放大效应就出现了。 2002年,伯南克接到了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邀请,问他是否有兴趣为美联储工作。伯南克开始很犹豫,因为他将远离他熟悉的教学和科研,辞掉刚任不久的《美国经济评论》的主编,甚至女儿要一起转学到华盛顿。深思熟虑后他参加了面试,并在8月正式加入了美联储。 伯南克加入美联储时,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好时期。在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倡导的货币政策下,经济增长稳定,通货膨胀平稳。然而,伯南克指出尽管经济正在复苏,但联储还是应该对可能的出现的通货紧缩和严重的经济衰退有所准备。不过,当时的多数人对伯南克的看法不以为然。2006年,执掌美联储长达十九年的传奇人物格林斯潘卸任,伯南克被任命为了美联储主席。 几乎就在伯南克接接任主席职位的同时,房地产价格开始出现下降,次贷违约现象开始出现。同时,在各种衍生品、金融杠杆,以及戴蒙德和拉詹所说的信贷冻结和恐慌性抛售的助推之下,次贷危机波及了全世界,欧美股市出现了全线暴跌,大批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巨大的亏损,濒临倒闭。 作为一名研究大萧条出身的专家,伯南克很快认识到,整个市场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几家关键的金融中介机构身上,保证这些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让它们能够在危机中挺住,才能拯救整个金融市场。从后来的发展看,他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对于关键机构的救助计划有效稳住了金融市场,遏制了金融风险的蔓延。不久之后,金融市场上的混乱基本结束了,但是,经济怎么复苏呢? 当时,主流的观点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一个较高的通胀率,直到经济增长和就业恢复。不过,作为一名优秀的货币经济学家,伯南克综合考虑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这两个目标之后,选择通过量化宽松,把通胀维持在了一个相对温和的位置。幸运的是,在伯南克卸任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出现了明显好转。当伯南克从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退下后,他终于可以回到学术界,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联储、观察经济了。他选择加入了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继续研究“从大萧条中促进经济强劲复苏”。 总结来看,本次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奠定了现代银行研究的基础,他们的分析在规范金融市场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学界对流动性危机的认识越发深刻清晰,在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过程中,各国央行也通过释放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这与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三位经济学家理论观点以及实践在全球金融经济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给全球金融经济治理带来了福音。 如果你是学习经济金融学科的学生,希望本期的节目能给你一些帮助和激励,在未来积累更多金融经济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历,为行业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