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基因剪刀” 珍妮弗•杜德纳

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基因剪刀” 珍妮弗•杜德纳

2022-12-29    05'13''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6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2020年是女性诺奖得主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有三位女科学家摘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桂冠,还有一位美国女诗人也在同年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就是在基因编辑方向彰显“她力量”的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 珍妮弗•杜德纳1964年出生,是许多90后父母的同龄人。从小杜德纳在夏威夷长大,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杜德纳很喜欢探索自然。身为大学教师的父亲更是她求知路上的启蒙导师,杜德纳跟着父亲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对年幼的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双螺旋》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人类是如何破解“生命的密码”——DNA双螺旋。这让杜德纳意识到,分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万物最为根本、最为内在的作用方式和原因,可以通过研究化学来揭开生命神秘的层层面纱。但是就和诸多女科学家遇到的困境一样,决心投身化学的杜德纳也遭到了来自社会的阻力。她中学的指导老师对她说:“女孩儿不适合搞科研。”甚至劝阻杜德纳不要报考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化学科目考试。反对的声音让杜德纳越挫越勇,她坚定了自己学习化学的决心,并且最终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波莫纳学院录取。 虽然波莫纳学院不像美国常春藤联盟的院校一样举世闻名,但也是一所加州本地非常优质的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创建于1887年,位于克莱蒙特市。学院只提供本科教育,不设立研究生院。波莫纳学院录取学生的SAT平均分数在美国大学中位列前茅,并且以其逾20余亿美元的受捐金额成为美国最富有的本科院校之一。杜德纳在入读波莫纳学院的时候年仅17岁,1981年的秋季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但是杜德纳的大学之旅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初入学的普通化学课,班级里200名学生大多数都只取得了5分的成绩,杜德纳开始怀疑自己的科学家梦想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成为化学领域的顶尖人物。 不过好在杜德纳在学校里遇到了自己的恩师生物化学教授莎伦•帕纳申科,当时的帕纳申科教授作为女科学家不仅出色,更是杜德纳心中的榜样。杜德纳成功在导师的实验室里得到了一份暑期工作,研究的方向正好是杜德纳非常感兴趣的活细胞机制。在这段暑期科研的过程中,杜德纳重拾了自己做研究的信心,并且成功帮助导师在《细菌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导师也在论文中向实验室里的研究助手致谢,这是杜德纳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科学期刊上。 尽管杜德纳在自己的大学里成为了班级的尖子生,但是对于研究生院的申请,她却对哈佛望而生畏,是杜德纳的爸爸鼓励她勇敢申请哈佛大学。杜德纳对爸爸说:“求您了,爸爸,我永远进不了哈佛。”而她的爸爸却说:“你如果不申请,就肯定进不了。”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杜德纳成功地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甚至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1985年,杜德纳入读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哈佛要求化学专业的博士生每学期必须在一位不同的教授的实验室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不同技术,随后选择实验室完成自己的研究生论文。杜德纳最终选择了绍斯塔克教授作为自己的博士导师,并且追随导师一起研究RNA。 1988年,年仅23岁的杜德纳凭借一篇关于RNA领域的论文,成了科学界冉冉升起的明星。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博士生,杜德纳既擅长亲自动手做实验,也擅长提出重大问题。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继续为你带来杜德纳的故事。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