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龙舟巡礼:神龙出水——探访岭南传统“起龙舟”习俗

岭南龙舟巡礼:神龙出水——探访岭南传统“起龙舟”习俗

2015-03-11    06'58''

主播: 粤光光照肥光

571 34

介绍:
神龙出水——探访岭南传统“起龙舟”习俗 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珠村举行了传统的起龙舟仪式。这个传统习俗使当地村民增强了沟通,更增进了村子的凝聚力!请听中央台记者陈健光的录音特写《神龙出水——探访岭南传统“起龙舟”习俗》: 【龙船鼓声……】 俗话说:“四月八,龙船到处挖”,指的就是珠三角一带的传统习俗——在端午前将深埋河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起、洗净、风干,为扒龙舟活动做准备,即是起龙舟。 【录音】起龙舟的程序就是先将龙船的沙包拿上来,在两边船头船尾按顺序将泥戽出来……(压混)记者跟着村民潘满君,来到了位于广州天河珠村的珠溪涌旁,准备参与起龙舟的仪式。对于有龙船的村子,龙船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所以起龙的仪式也必定慎重其事,香火、爆竹等祈福的道具必不可少。 【录音】起鼓!放鞭炮!(鞭炮声)擂鼓声……(压混)在涌边烧香祈福、放过爆竹之后,起龙仪式正式开始。 潘满君:现在起龙舟活动正式开始了…… 【涉水声……】在阵阵的鸣鼓声中,记者跟随着潘满君等五个村民穿着短裤,下到泥水没过膝盖的河涌当中,确定龙船所在的位置后就开始用戽斗将船舱内的泥水往外戽。 记者:潘师傅,你现在在干什么呢? 潘满君:戽水!将泥浆和水戽出船身。 记者:现在好像整条龙舟的轮廓都慢慢出现了? 潘满君:对,积水越少,它的轮廓就会出现。 记者:戽完水就要戽泥浆了? 潘满君:对,船浮起来后 要将船舱的泥戽走。 可以说起龙舟是体力活,所需要的时间视淤泥的多少及藏龙的深度而定,但是一两个小时是少不了的。而在起龙舟这一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老人,只要有空闲的都会在岸边参与,出力的出力,呐喊的呐喊,用助威声为在河涌中起龙舟的人加油。 【录音】(呐喊……起鼓了……呐喊……)看到大家这么努力起龙舟,记者不禁想到了一个更为方便的方法:用抽水机抽泥水,但在旁边努力戽水的村民潘满君马上否定了这个方法:【录音】我们一般都讲究起龙舟靠传统的人力、集体!抽水机加个马达是很快,但没什么意思和乐趣,要通过人的集体精神、兴奋度体现出来的。因为中国有传统的龙的文化龙的传人,所以要靠我们人的力量来挖出一条兴奋、团结的龙舟。 整个戽水的过程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后,藏匿于水下一年甚至数年之久的龙舟,已逐渐现出龙脊。然后,珠村的村民们又合力将龙舟内的淤泥和积水除尽,使其能够借助河水基本脱离河泥。这时,为了庆祝龙舟出水,聚集在岸边以及在河涌中的村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古老的歌谣:【录音】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爬船;爬得快,好世界,斗完珠村斗石牌。呐喊…… 然而,整个“起龙舟”的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在河涌退水时挖出来的龙舟,还需等到次日涨水时才能完全浮出水面。届时,人们会将龙舟再次清洗干净,并将它托撑到预先用竹木搭好的船澳上,等水涨到高位时将龙舟固定好,使船身可以自然风干。这一过程,还寓意着“水涨船高”的好“意头”。 对于“起龙舟”这种传统习俗,珠村民俗专家、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潘剑明老师表示,他表现了岭南龙舟文化的特点:【录音】由于南方的人非常熟悉水性,所谓粤人善作舟,我们南方人对水对船的酷爱换句话来说我们是在船上长大的民族。起龙舟也是体现村落和谐的重要乡村特色和龙舟民俗的特色,通过龙舟文化体现一种和谐相处! (祠堂龙船饭劝酒声效…… 大家来喝一杯……) 龙舟出水之后,大家就聚集在村内的祠堂,吃龙舟饭,饮龙舟茶!沾沾新龙舟的喜气!为了准备着一百多席的酒菜,村内空闲的妇女全部出动,为大家准备龙舟饭! 记者:你们做龙船饭开心吗? 妇女:开心……! 记者:为什么呢? 妇女:扒过龙船龙咁旺,没病没通! 记者:就是沾沾喜气? 妇女:对!读书的学业进步!工作的顺顺利利!老人家没病没痛、龙马精神! 对于这些淳朴的村民来说,端午赛龙舟的竞技性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增进彼此沟通与交流,让生活更加美好,才是他们心内的根本愿望! (长老:大家喜不喜欢扒龙舟啊? 扒仔:喜欢!哦……呐喊,嘿哟嘿哟嘿哟……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