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山水长卷,宽大概0.51米,长11.91米,根据画卷末尾北宋大书法家蔡京的题跋,(我们知道)作者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个叫“希孟”(的)18岁少年。《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绘画历史上公认的巅峰之作,和《清明上河图》、《富川山居图》等共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这幅《千里江山图》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前一阵子也在故宫的《青绿山水特展》上全尺幅打开进行了展示,这在建国以后还是第一次,吸引了非常多的观众排队去观看。凡是有幸去看过的朋友,首先就会被这幅画浓艳璀璨的色彩所征服,这就是青绿山水的魅力。那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了,什么叫“青绿山水”。 我们知道,中国山水画最常见的是完全不加入彩色的水墨山水,和略施淡赭(zhě)、淡青的淡着色山水,而青绿山水,则是一种大量使用矿物或植物性的青绿颜色为主色的山水画,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颜色比较艳丽,尤其是其中的“大青绿”,会用珍贵的石青和石绿对画面进行多次涂抹,达到层层渲染、层层堆积的艺术效果,在光线的照耀之下非常光彩夺目、引人入胜。我们这里所说的《千里江山图》,就是一幅大青绿的作品,这幅作品充分利用了矿物颜料的体积感,用色非常大胆,使用颜料也豪不吝啬,以至于我们在某些山峰的山顶上,甚至可以看到颜料堆积出来的立体效果!这在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更像是千年以后西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这实在无法不让人惊叹! 《千里江山图》除了色彩上的惊世骇俗之外,整体的构图和笔触也是非常绝妙的。首先,这是一幅工笔画,工笔画是北宋皇家画院之中最流行的绘画方式,以精密细致、丝毫毕现的笔触而闻名于世。我们看《千里江山图》,长11米多,里面绘制了数都数不清的山峦、河流、瀑布、树木、房屋、桥梁、船只和人物,其中很多船只和人物其实只有米粒那么小,但放大之后仍然清晰可见,而且,就连不引人注意的水波纹也画得一丝不苟,画家的基本功实在令人惊叹。再说构图,这幅画峰峦起伏,江河烟波,描绘的应该是江南一代的山川景色,但同时又加入了一些北方山脉的宏伟和壮丽,是中国南北方山水的一种创造性融合,表现的是理想中的大好河山,而不是对某一个地区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同时,这幅画不仅整体构图上波澜起伏,在每一个局部上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小景,很多人都发现了,如果对这幅画进行截图,可以得到无数张手机屏保和桌面壁纸!可见这幅画的构图有多么精妙! 上面说了这幅画本身,下来就要说一下这幅画的作者了。很遗憾的是,这千古名画上并没有作者签名,但是幸好,在画面的末尾,蔡京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这幅画唯一的线索。在蔡京的题跋中,他说这幅画的作者叫希孟,十八岁,在北宋的皇家画院供职,曾经得到过宋徽宗的亲自指导。我们看,这里面涉及到了三个人,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艺术家皇帝,瘦金体的创始人宋徽宗,赵佶jí;一个是可以与米芾、黄庭坚比肩的书法大家,北宋权臣——蔡京。还有一个就是名不见经传,但因为一幅画而被传颂千年的少年,希孟。对于这幅画而言,这三个人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这个叫做希孟的少年,但是除了蔡京的这段题跋我们对希孟这个人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连他是不是姓王还有很多争议。虽然广大群众喜欢天才的故事,但是根据学者的研究和判断,这幅画不可由希孟一个人在半年之内独自创作完成,最低限度上,也是有其他画院画家作为他的助手,协助他共同绘制了这幅恢弘巨制。 但是,无论这幅画的学术争议有多大,未解之谜有多少,也都难以掩盖它的价值和光彩。千里烟波浩渺,江山如此多娇,感谢北宋画家,感谢他们将最美的中国,画进了这幅不朽的名作之中。
上一期: 青铜神树
下一期: 各种釉彩大瓶-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