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釉彩大瓶-国家宝藏

各种釉彩大瓶-国家宝藏

2017-12-13    04'25''

主播: 古猫丨陪你去看博物馆

27 0

介绍:
刚看到这件文物名称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件文物的名字怎么这么奇葩?看起来这么随意呢?”其实,各种釉彩大瓶的这个名称,起得是非常贴切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瓶子,的确很大,的确有很多种釉彩,而且,的确是中国瓷器界里的一朵奇葩。 首先说大,这个瓶子高86.4cm,我们知道,在古代,陈设瓷器一般都放在书桌和靠墙的格子里,相对来说比较小巧,很少有做这么高大的。那为什么这个瓶子要做的这么大呢?原因就在于,这个瓶子,它承担了非常多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它必须要大,必须不能小。那这个瓶子承担了什么任务呢?那就是乾隆皇帝 “集历代瓷器之大成”的盛世之梦。 我们看,这件瓷瓶,从上到下装饰了15种的釉彩,这15种釉彩包括了宋代以来,中国整个瓷器烧制史上的代表性装饰方法,这其中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青花、珐琅彩、汝窑天青釉、哥釉等等。这么说您可能还没有什么概念,实际上,要把这15中釉彩成功地装饰在一个器物上,不仅是对设计师的一种考验,更是对工匠的一种挑战。为什么呢?因为这15种釉彩,烧制的温度、烧制的次数、制作的流程、使用的原料,都各不相同,比如我们说,青花,是一种釉下彩,使用大概1300°的高温一次烧制完成;而斗彩,则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的一种釉彩,先烧一次青花,拿出来,添上其他颜色,再放入窑内,使用大约800°的低温烧至一遍才能完成。这里我们只说了两种釉彩的烧制,已经非常复杂了,而要烧至15种釉彩,那得多少道工序才能完成啊!简直不敢想象! 说完了工艺,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只瓶子的图案。这只瓶子的主体图案位于瓶子的腹部,装饰了12个开光,啥叫开光呢?简单理解,就是一格一格的,像是用窗子框起来一样的图案,这是深受西洋风格影响的一种装饰,不是中国传统的风格。这个瓶子上的12个开光呢,描绘的都是皇家贵族非常喜欢的、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比如说,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灵芝花卉、如意蝙蝠等等。这些图案,和各种釉彩,把瓶子装饰的满满当当,密不透风,看起来非常繁缛和花哨。 那么这么花的一个大瓶子,它的主人是谁呢?说出来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大清国的乾隆皇帝了。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而乾隆,是大清帝国最强盛时期的皇帝,他统治着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之下,乾隆就特别豪情万丈,特别想成为千古一帝,所以也就特别喜欢一些庞大的、复杂的东西。比如我们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就是乾隆下令编纂的。而在瓷器方面,乾隆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工艺复杂、图案花哨、造型奇特,能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当乾隆皇帝突发奇想,要制造一个大杂烩瓷瓶的时候,也就很好理解了。只是,这个任性的要求给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提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幸亏当时御窑厂的督陶官唐英经营有方,手底下有一大批手艺高超的工匠,这才能烧制出这个史上难度系数最大的各种釉彩大瓷瓶。
上一期: 千里江山图
下一期: 石鼓-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