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这幅帛画为西汉的遗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见它上宽下窄,呈T字形,长2.05米,宽0.92米,是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接而成的,帛画的四个角,都挂着用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繐suì带,顶端还横裹着一根竹竿,用于将整幅帛画撑开悬挂起来。这幅著名的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葬,也就是辛追夫人的墓葬之中,出土的时候,帛画被摊开铺平,像一件衣服一样覆盖在辛追夫人的内棺之上,根据遣册,也就是专门记录随葬品的清单,这幅帛画的名字叫“非衣”。那什么是非衣呢,根据字面意思,非衣就是外形“似衣而非衣,也就是看上去像一件衣服,但并不是一件真正的衣服,是古代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一种旌jīng幡。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1号墓和3号墓分别出土了一件这种T形的非衣,这两件非衣上绘制着神秘莫测的图画,而且覆盖在墓主人的棺材之上,这就显示出它们在丧葬仪式中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作用。那非衣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根据学者的研究啊,非衣的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有两个。第一,用来招魂。古代中国人迷信观念比较浓厚,认为人的生命分为灵魂和肉体,而死亡就是灵魂脱离肉体,因此,为了阻止死亡,人们就会在一个人刚刚去世、灵魂还没走远的时候,为这个死者进行招魂,希望能把灵魂招回来,让死者重生。在中国的某些地方,直到现在也保留着招魂的传统,而招魂的常见方式,就是派一个人爬到房顶等高处,挥舞死者的衣服,希望在天空中飞荡的灵魂能看到,然后重新归附到死者的肉体之中。根据史书的记载,湖南等地,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招魂的现象了。 而非衣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引魂升天。当人们发现死者长已矣,已经无法复活的时候,就会将死者的肉体进行埋葬,同时,也会给死者的灵魂找一个新的归宿,这个新的归宿,也就是天界。我们看这幅帛画上所描绘的内容,主要就是墓主人也就是辛追夫人死后升天的一种想象场景。在画面的最中间,那个面相左边,手持拐杖的老妇人就是墓主人辛追,她的旁边立着三个侍女,面前跪着为她送行的家人;在辛追夫人的上方,有两个天人相对而立,看守者通往天界的大门,而再往上,就是天界的景象。在天界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月亮和太阳,其中白色镰刀状、上面有一只蟾蜍的是月亮,红色圆球状、里面有一只三足乌的是太阳,天界的正中间是人首蛇身的女娲或者烛龙,旁边还有一些神兽和云气在其间飞舞,反映了天界美好的景象。在帛画的最下端,描绘的是地下世界的景象,在地下世界中,有一个巨人,用双手托举着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的手法表现了两千年前楚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不论是在绘画上、考古学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上一期: 石鼓-国家宝藏
下一期: 大克鼎-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