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的宋代,有一个“死忠粉”堪称表率……

900多年前的宋代,有一个“死忠粉”堪称表率……

2017-07-13    09'15''

主播: 文小话

100 9

介绍:
  天气和暖,鸟语花香,人民文化“来听”栏目与您相约。   微言听风景,片语品人心。人民文化新锐音频栏目“来听”,知性主播新鑫与您分享美文。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一个疯狂粉丝追星的故事,别误会,我们的主角可是一位伟大的古代大诗人,而这位粉丝的名气也相当了得。   话说南朝时,诗人们喜欢穿着华贵的衣服,游走在园林亭台,在胭脂香气中,听着琴瑟悠扬、笙箫吹断。但有这样一位诗人,却喜欢穿着粗服布鞋,漫步在田野垄埂,在菊花清香里,看着炊烟升起、麦浪千重。最大的乐趣是喝酒,不醉倒不停杯。   生前,天下人只知道他有骨气;死后,天下人才知道他的诗也不错。   这位诗人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流芳千古,让一代诗词大家苏东坡也变成了他的“死忠粉”,写出了无数篇模仿他的作品。   这位超级偶像,就是陶渊明。 如果说唐朝人还是以无意学陶为主,那么自宋代苏轼以来,则掀起了一股“和陶”的浪潮。苏轼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口味嗜好自然会影响一大批文人。 苏轼崇拜陶渊明到了什么程度呢?都到了舍不得读陶渊明诗的地步! 在《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中,苏轼写到: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意思是说:每次身体不舒服时,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篇,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怕读完了,以后就没有用来排忧遣闷的了。 对于陶诗,苏轼有很多赞美,也都说得十分到位。比如他评价陶渊明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这正是一种别有会心的共鸣,与王维的“羡闲逸”有天壤之别。在读陶渊明“种豆南山下”一首诗后,苏轼说:“览渊明此诗,相与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他不但读出了陶诗的寄托,也更为陶坚守节操而叹服。王维讥讽陶渊明《乞食》,而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则说: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总之,苏轼对于陶渊明,真是没有一句微词,没有一点批评,除了仰慕还是仰慕,堪称“死忠”粉的表率。 然而,偶像的诗也不是那么好模仿的。在陶渊明之前,诗歌多以说教、玄言、宫廷、游仙等为题材,陶渊明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田园诗。他的诗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轼曾说自己和陶诗,总共和了109篇,朱熹认为他和得不够自然,而刘克庄则觉得天下只有苏轼一人配得上和陶诗,我们来看一首: 和陶读《山海经》 苏轼 今日天始霜,众木敛以疏。 幽人掩关卧,明景翻空庐。 开心无良友,寓眼得奇书。 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 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 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 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   其实很多人和陶诗不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都没有陶渊明的真实。陶渊明是真的不想做官了,真的喜欢农村生活,而后代的人身处山林、心在庙堂,所以最多只能成“高仿”,与正品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差距,无法弥补。此外,苏轼的性格也跟陶渊明不太一样,比如他说自己和陶渊明比起来“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意思是说我虽然不如陶公悟道早,但是我写诗也不比他差啊。苏轼真实得让人觉得很可爱,只是他的偶像陶公提起自己敬仰的古人,可不是这种语气哟。   崇拜偶像的事情,苏轼还做过一件,那就是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檃栝到有音乐的词中,经常叫人唱起来听,粉丝做到这个份儿上,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有人觉得,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动,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哪怕只有一瞬间,被击中了,就如同闪电划夜空,世界都亮了,大概我们的大才子苏东坡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吧。   这里是“来听”,主播新鑫感谢您的收听,同时欢迎您在微信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感受。打开您的耳朵,下期内容敬请“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