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8.芣苢(补录)

《诗经》8.芣苢(补录)

2022-03-28    01'10''

主播: 大海🌸😊

237 2

介绍:
8. 芣苢 是《诗经》中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 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注释 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yǐ ):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这种说法与《山海经》、《逸周书·王会》以及《说文解字》相矛盾,但得到郭璞、王基等人的支持,宋代朱熹《诗集传》亦采此说。近现代学者如闻一多、宋湛庆、游修龄等则认为芣苢是薏苡,可以人工栽培,其果实去壳后即薏仁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这首欢快的《芣苢》正是当时人们采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成熟之后成串的红色车前子,便是“芣苢”。《芣苢》作为诗经中很特别的一篇历来受到重视,但对于当时采芣苢的用途这一问题却存在争论。有一种说法是此草可以治疗麻风等恶疾。按现代中医学的理论,这种说法无实际根据。现在中医以车前子入药,是因它有清热明目及止咳功能。春秋时代的人可能相信车前子可以治疗麻风等恶疾,但得麻风病是很痛苦的事,不太可能会有大群的人为此欢乐地歌唱着去采摘。 另一种说法是说食“芣苢”有益于怀孕,这倒是值得欢欢乐乐去采摘的事。还有一种解释更合理。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有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他说的“野人”是指村野的穷人,他认为野人(穷人)以此为食物。其实春天采车前子的嫩苗,煮成汤菜,味道十分鲜美,至今农村仍有人食用这种野菜,但不一定都是穷人。 可以推想,古代民间曾经普遍食用车前子的嫩苗。用此来解释诗中采“芣苢”的缘由,就易于理解了。 春秋时代,战乱频繁,除去赋税之后,农民耕地所得的粮食是不足以果腹的,本就易于繁殖的“芣苢”自然成为穷苦人赖以生存的食物。想必冬粮不足,春来后虽也是青黄不接,但万物复苏,季节天赐了大片鲜嫩的车前子,因而每当春天到了,就有成群的妇女在川原上欢快地采着车前子的嫩苗,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那是为了庆贺春暖的到来,也是忍饥之中对那一锅鲜菜汤的期待所带来的欢乐。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芣苢》中展现出的情感是喜悦的,这种喜悦不是用喊叫来体现的,而是从春光融融的景境中体现出来的轻松收获的喜悦。虽然诗中也隐含着农人丝丝的苦涩,但喜悦的心情仍通过咏唱自然地流淌着,感染着读者一同生出愉悦之情。和谐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从简洁的语言中自然地流淌。诗的美如金铃作响感染人心,如配上音乐,曲调一定明净、舒展、清灵。 《芣苢》这首诗,不仅让我们”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明媚下那些女子平和从容的心情。读这样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诗,既能让我们欢快地劳动,也能让我们甜蜜地安眠。所谓学传统,从来都不应是学教条,而应把它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也不应是纠结于义理,而应是收获一颗柔美安静的心,这,就是”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