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最有魅力的贝多芬交响曲唱片

两张最有魅力的贝多芬交响曲唱片

2017-04-02    47'04''

主播: 发烧门诊部

384 31

介绍:
今天隆重呈现传奇的德国指挥大师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德国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四、第七交响曲实况录音。1982年5月,在这场纪念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的音乐会上,克莱伯精彩演绎的这两部贝多芬交响曲早已成为全世界万千乐迷顶礼膜拜的录音典范! 刚刚过去的3月26日,是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逝世19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分享两张最有魅力和特点的贝多芬交响曲唱片,用音乐来纪念这位非凡的音乐巨人。 很多喜爱贝多芬音乐的朋友们一定都熟知这张唱片,这就是我们耳边听到的德国ORFEO唱片出版的现场录音——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4交响曲》,这是纪念著名奥地利指挥大师卡尔·伯姆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的演奏,给这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作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演出结构紧凑、音乐自然流畅、情绪热烈激昂,听过之后每个人会情不自禁地被乐曲的气氛所感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被称为贝多芬“青春之歌”的这部作品,源于作曲家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和有贵族背景的特蕾莎小姐订婚,并将这段感情维系了四年,是贝多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恋爱,这段时间成了他感情最稳定、创作热情高涨的时期。强烈的幸福感让他中断了第5交响曲的创作,转而去记录这段温馨时光,写下了充满青春气息的第4交响曲。这个交响曲澎湃的激情中带着柔情蜜意,色彩斑斓而又魅力无穷,罗曼罗兰称赞这部作品“保存了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 第4交响曲第2乐章,“柔版”。说起贝多芬第4交响曲的录音,我们不能不提起卡洛斯•克莱伯这位极富个人魅力的伟大指挥家。他的姓名乍一看像个拉丁名字,其实他原名叫卡尔•克莱伯。他的父亲艾里希•克莱伯同样是一位著名指挥,由于家庭的犹太血统,希特勒一上台他就携全家躲到了阿根廷。卡尔入乡随俗,在那里改名卡洛斯。二战后回到欧洲,老克莱伯觉得堂堂音乐家连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于是不同意儿子再从事音乐事业,让他去学了化学。但小克莱伯的音乐天赋无法掩盖,他四处拜师学艺,最终世界上少了一位化学家,多了一名指挥大师。 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录音技术飞速进步,音乐界出现了一个录音的黄金时期,大量经典唱片在这段时间诞生。卡拉扬之所以能成为指挥帝王,与他当时喜欢尝试各种高科技录音手段是分不开的。但是克莱伯却向来不喜欢录音,因此留下的唱片很少。即便录了,如果他感觉不满意,也不允许唱片公司发行。上了年纪后,他不再热衷现场演出,能演能不演的一概不演,不得不演的就看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会把演出临时取消。这就使得他的每个录音都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音乐来到《贝多芬第4交响曲》第3乐章,小步舞曲;卡拉扬去世后,柏林爱乐曾高价邀请克莱伯出山,这种机会别人求之不得,他却一口回绝。不过也有例外,1997年他就兴致勃勃地指挥了一场并不重要的音乐会,原因是奥迪公司答应以一辆特别定制的A8跑车作为这位车迷指挥家的演出报酬。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这位老顽童的指挥生涯充满传奇色彩。 克莱伯曾说过:“我爱阳光和海滩,爱和女孩子谈恋爱。”这有点儿像当年的贝多芬。他会因为某位演奏家的高傲而扔下指挥棒,也会由于唱片公司违背他意愿出版不完美的唱片而与之分道扬镳。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和贝多芬如出一辙。在阿根廷度过的一段少年时光对克莱伯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生活经历在克莱伯的性格中深深打下烙印,这反映在他潇洒自如、热力四射的指挥风格上。 《贝多芬第4交响曲》第4乐章,这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让人激动兴奋的乐章,最富激情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录音在克莱伯的指挥下诞生了:这里,乐队的演绎浑然天成一泻千里,如布宜诺斯艾利斯明媚的阳光,如拉布拉塔奔流的河水。说起这个录音的第一乐章,演奏速度之快远远超过绝大多数的版本,但克莱伯在时间上的压缩丝毫没有造成细节的丢失;相反,音乐中由暗到明的大幅变化和喷薄而出的情感被发掘得淋漓尽致。克莱伯自己也说,今后怕是再不会有这么精彩的演绎出现了。克莱伯在第四乐章全情投入,让音乐的热情达到顶点,把贝多芬这部作品中蕴含的青春气息宣泄得淋漓尽致,乐章结束时全场沸腾的掌声表达了现场观众的激动心情。 如果说古典音乐实况录音哪张唱片够得上“重磅”的称号,现在我们要说到的这张恐怕当之无愧。首先唱片中的人物够得上传奇,而相关的演出也充满神秘色彩,这张唱片一问世就立刻在世界乐坛掀起轩然大波,人们或欣喜或狐疑,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疑问:这难道是真的吗?这就是我们这里要谈到的、德国ORFEO唱片2006年初隆重推出的首张SACD唱片——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 我们刚才在上半时段听到了被众多的乐迷推崇为《贝多芬第4交响曲》最佳版本的唱片。可是,关注过这场演出录音的中国乐迷可能有所不知,1982年5月3日,在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举行的纪念卡尔·伯姆音乐会下半场,还演出了另外一部重头曲目——贝多芬《A大调第7交响曲》。经历过那场演出的人都在纳闷:为什么《第4交响曲》出版后,一直没有看到这版贝多芬《第7交响曲》唱片的影子?其实在克莱伯为数不多的几张贝多芬交响曲唱片中,有记载的录音和演出仅有4、5、6、7号四部交响曲,而第7则先后演录过三次,足见克莱伯对这部作品的偏爱。于是有人怀疑是不是这次《第7交响曲》的录音出了问题,让老爷子不满意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2005年底,ORFEO出人意料地宣称:他们将在2006年初推出首张SACD唱片,内容就是尘封了20多年的那场音乐会下半场的录音——贝多芬《A大调第7交响曲》。这消息令无数乐迷感到兴奋和惊讶,刚才听到它的第一个有力的和弦奏响时,那种丰厚饱满的弦乐和迎面而来的空气颤动一下就抓住了我们的听觉神经,随着双簧管甜润的序奏,整个管弦乐队层层推进,与单簧管、长笛等木管乐器紧密呼应、环环相扣,营造出宏大而令人激动的场面,好象英雄从沉睡中苏醒。这让我们想到刚刚听到的贝4,那种生动而鲜明的音乐形象如出一辙! 《贝多芬第7交响曲》第2乐章。第7交响曲虽然是一部无标题的交响作品,但其中对英雄的赞颂是显而易见的,和沉重、悲壮的《第3“英雄”交响曲》比较,它对英雄的描绘更突出明朗和乐观的成分。从第一乐章开始,经常出现在乐曲中的“舞蹈”节奏就是这种情绪的表现,在耳边有些忧郁的“第2乐章”,在为怀念英雄而设计的场景中,悲凉的气氛一带而过,随后着力呈现的是雄浑向上的情绪。在这些地方的处理上,克莱伯特别注重如何去表现摆脱了羁绊的英雄气质,他在指挥当中的狂放与洒脱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比前面的贝4,我们感到这版《贝7》的音质更加丰润细腻,空间的细节也更加丰富。弦乐通透融合、质感极强;木管的音色柔美、层次清晰,乐队整体的声象分布自然、各声部平衡优秀,声场宽阔、纵深感突出,尤其难得的是具有包围感的堂音使得现场的感受更为强烈。前提是你的音响系统的频率特性要非常均衡、高频的延伸和低频的下潜都要足够好,才能体会到这个录音的优秀品质,而它鲜活的声音特色更是任何录音室的唱片所无法比拟。从录音效果来说,这版《贝7》SACD是克莱伯的唱片中音质最出色的一张,虽然由于唱片的素材是模拟母带,本底噪音略大,但模拟录音那种温暖细致的音色和空间的细节都被生动的呈现出来。 音乐来到第7交响曲》第4乐章。对比克莱伯本人1976年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录音室唱片和1983年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现场录音,ORFEO的现场版比较特别的是1、4乐章的处理,在这两个乐章的演奏上,克莱伯采用了比较紧凑的处理,速度偏快。尤其第一乐章是三个版本中最快的,它比1976年版的第一乐章快2分多钟,而第4乐章则快了近1分钟。但我们仔细聆听发现,它并不会使人感到局促。克莱伯以他对音乐的理解,采用张弛的节奏和生动的力度对比,营造出鲜明而充满活力的现场气氛,给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激动人心的听觉效果。这个作品的末乐章常常被人们称为“酒神式的狂舞”,乐曲在热情、奔放的舞曲节奏中达到音乐高潮。
上一期: 光影传奇
下一期: 两张历史录音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