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插秧大会战 李志强 68届盘锦知青 虽然一九七零年的插秧大会战过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凡是亲身经历过那场战斗的都会终身难忘。 那年由于育苗时间早,气温、地温低,秧苗长得不好也矮;这样就有了新的插秧方法----“铲插移栽”。就是用拍平了的桶锹连苗带土抢下1--2公分挑到地里。铲插移栽地要求必须平整、沉降好,必须水位适度。插秧手数着棵数掰土块,按规格要求摆在泥里。因为苗情差,为了供得上插秧,挑秧的不得不多装快跑,把土块一直摞到筐梁。扁担上肩,为了减轻点肩上的负担,两手紧握筐梁憋口气,弓腰起身就开始一路小跑。每副挑秧担子都在100斤以上。很快每个人的肩都被磨破、压肿,许多筐梁折了扁担也断了不少根,有的人还伤了腰,落下了毛病。不过竟管是这样,还是把插秧的进度落下来不少。到了5月10号以后,平地、挑秧、插秧都挤在了一起,特别缺人手。当时有个顺口溜:“早上三点半,中午含着饭,晚上看不见,干脆连轴转”,用来形容我们当时的劳动情景。食堂的同学上下午两次送饭、送水到地头。掺了细稻糠的窝头、大饼子随便吃,一天吃四五顿饭,工作劳动十几个小时。有几天是连轴转的,夜里男生平地,女生拔秧捆把,白天照样挑秧、插秧。这样我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刚来到地里时,不论平地的、挑秧的、还是插秧的,全是迷迷糊糊的,“只给马儿料,不让马儿睡大觉”的风凉话是真实写照。那时挑秧的把扁担往沟边一立,两脚往水里一杵,脊梁骨靠在扁担上就能睡着。有的抽着烟睡着了,醒来后指着食指、中指上两个血泡,就问:这是谁给我弄得?女生插秧每天哈大腰,迈着“螃蟹步”,快速地插秧使手指甲磨秃了、肿了,很多人手腕上得了腱鞘炎、腱鞘囊肿,头、脸控得老大,收工时连走回青年点的力气都没有,需要坐在地边歇一会儿。农田上水、排水的小沟约20公分,一次指导员丽半天迈不过去“步道沟”,是被同学搀回去的。到了插秧大会战的后期,我们在秧田地里是追在翻地、耙地的拖拉机后面干的,跟头把式地完成了“三个一,不过十”。 我们说:真的是扒了我们一层皮。老农说:见过干活的,没见过你们这样玩命的。从那时候起,老农都是干“俏活”,完成插秧大会战任务的是知识青年,下地、出工干活的是知识青年。 朗读: 绿色蔬菜(刘晶),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及和平区两级作协会员。散文发表于《沈阳晚报》《沈阳广播电视报》《幸福老人报》,散文和诗歌发表于《***知青》,现受聘《中国知青专刊》编辑。喜欢诵读、声乐、器乐。崇尚:天道酬勤、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