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诗坛词苑——欧阳忆彤

【第十周】诗坛词苑——欧阳忆彤

2021-01-22    13'24''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67 2

介绍:
编辑员:郭楷茵 后期员:连诗涵 BJM:《cheburashka》——Nunu 末尾曲:《房间》(翻唱:刘瑞琦)——你若安好便是晴_天 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大家好,这里是晓升心韵广播站,我是播音员欧阳忆彤, 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诗坛词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诗仙——李白的《长干行》。 一、创作背景 我们知道,李白青年时代出三峡之后,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之处。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的。李白是一位非常重视学习优秀文学遗产的作家,对于“吴声”“西曲”非常熟悉;他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商妇们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正是他写作《长干行》的基础。长干行,又作长干曲,乐府旧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源出于《清商西曲》,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借用乐府佳音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长干曲》。 二、诗词赏析 《长干行》这首诗通过一个女主人的口吻,写她对经商在外的丈夫的怀恋。全篇通过人物的独白,辅以景物相衬,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诗的情调爽朗明快,真挚动人,且还带点故事性。首六句着笔于双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童稚形象。“十四”两句细致刻划了初嫁时的羞涩。“十五”四句显出了婚后的亲昵美满、如胶似漆,又表达了妻子坚贞不渝的心愿。“十六”四句为丈夫远行而日夜挂心,并寄以叮嘱。“门前”八句,看到苔深叶落,蝴蝶双飞,不禁为自己的青春而感触,也更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末四句是全诗的归宿:只要一接到预报回家的信,哪怕远至七百里的有急流的长风沙,她也会去迎接。这是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南朝民歌多描写男女恋情,风流妩媚。这首《长干行》也是情歌,不过,诗中的女子颇有一股飒爽英气,不似其它情歌里的女主人公那样缠绵;而采菱女驾舟出没于风浪中的场面,又颇具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三、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它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诗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片断联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这首诗写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缠绵婉转,步步深入。配合着舒徐和谐的音节,形象化的语言,在生活图景刻画,环境气氛渲染,人物性格描写上,显示了完整性、创造性。这首诗通过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几乎展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发展史。并且,随着人物的成长,写出了一对商人家庭的儿女带有解放色彩的婚姻和爱情。诗中的长干,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其地在今南京市,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古代,在商人、市民中间,封建礼教的控制力量是比较弱的。这位长干女子,似乎从小就远离了封建礼教的监护,而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生活环境,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童年生活,对于心灵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她新婚时的“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没有某些女子因受封建婚姻迫害的愁苦,而是通过羞涩情态表现了她对于爱情的矜持和性格中淳厚的素质。她婚后“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以及与丈夫离别后的深刻思念,都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真诚平等的相爱和对爱情幸福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这种爱情多少带有一点脱离封建礼教的解放色彩。李白的《长干行》比白居易《琵琶行》要早半个多世纪。而到《琵琶行》问世前后,在诗歌和传奇中写商妇或妓女等类人物,则几乎成为一种风尚。与此同时,市民文学也随着萌生和发展。因此,李白此篇可以说最早在封建正统文学中透露了一些市民气息,是《琵琶行》等一类作品的前驱。 以上就是今天《诗坛词苑》的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欧阳忆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