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么么哒:古代赋税征收制度(一)

常识么么哒:古代赋税征收制度(一)

2017-09-22    02'57''

主播: 1005693

183 23

介绍:
(1)相地衰征制与初税亩制:始于战国的封建赋税征收制度的萌芽,我国古代按地亩征收土地税的开始。相地衰征制由齐国管仲创立,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初税亩制在鲁国开始实行,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所有权。相地衰征制与初税亩制的实施前提在于铁农具的大量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大量私田出现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实质在于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从而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2)编户制:两汉推行的相对完整的封建赋税徭役制度。政府把农民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造册,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徭役和兵役。编户制是两汉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利于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3)租调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封建赋税徭役制度。其实施前提是均田制的推行,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规定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即有田就有租,有户就有调,有身就有役。租调役制的实行,有利于推动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4)租庸调制:隋唐沿用北魏以来租调役制又有所创新的封建赋税徭役制度。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其实施前提仍是均田制的推行,重大变化在于隋朝开始推行以庸代役,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的实行,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有利于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是府兵制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