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边界

【诗】边界

2016-11-23    01'34''

主播: 苏会兵

15 1

介绍:
边界 作者:R.S.托马斯[英国] 哪里是城镇的尽头 乡村的开始? 灰色潮与绿色潮之间 那根高水位标在哪里? 我们漫步在一个看不见的边缘 回忆着荣耀, 那时劳动者在地里 没有超过没膝的深度, 他抬头看着钟的声音 从礼拜上帝的大教堂荡漾而来。 乡村退落了,乘着几个 世纪的潮水把城镇带走。 现在城镇欢迎它自己回来, 时间的遇难者,挣扎在漂流的弃物中。 译者:程佳 (出自:《R.S.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 应寻求一个天真快乐的状态,而非一个天真快乐的去处。 ——R.S. 托马斯 - 关于作者 - R.S.托马斯(Ronald Stuart Thomas,1913-2000),威尔士诗坛泰斗,20世纪英语世界伟大的抒情诗人和宗教诗人之一,著有诗集20多部,曾获得一次诺贝尔奖提名及女王金牌诗歌奖。托马斯终身在威尔士偏远的乡村教堂当牧师,自觉以自然和乡村的宁静、质朴来对抗现代世界的喧嚣与虚华。 - 诗歌话题 - ◆ ◆ ◆ 英国诗人R.S.托马斯为我们打开通往未来的另一扇门。托马斯退休前生活在威尔士的城乡结合部,退休后过上了隐居生活。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本身就临界于两种冲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最终,他对被欲望裹挟的城镇生活感到厌倦,选择回到消逝中的乡村,那是他攥在手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诗如其人”,托马斯就是一个十足的隐者,一个类似于灰袍巫师的人物设定。顶着高地的风,缄默中,他冷峻地注视着一个蠢蠢欲动的世界。凛厉睿智的目光下,一股灰色的人潮再次涌入田园,绿色的势力在锐减,且早已沦为度假的胜地,游客的天堂。 这种居高临下的抽离表明诗人归隐的姿态,他希望重建和土地的联系,像农民一样活得单纯、质朴。他曾不止一次讴歌农民——一个双脚扎进泥土、处在现代社会边缘的群体。“记住他吧,因为他也是战争的胜利者,奇妙的星空下不朽如一棵树。”(《一个农民》)农民的高贵来自于对物质需求的最小化,对土地信仰的最大化。农民是他眼中的英雄:“有什么能表明你的基本需求/比他还少?大地就是他的教堂……”(《亲缘》) 诗人在最后几行中假设了一种回归,朝向古老而高贵生活的回归。对世人而言,回归首先是思想上的一个回头,回头看看消逝的村庄,那里有一部分人童年的记忆和乡土的根脉。没有了根,生活不过是卷入时间漩涡的漂流瓶。 文/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