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谢谢你,让我在他乡找到了故乡 

【诗&文】谢谢你,让我在他乡找到了故乡 

2016-12-02    09'00''

主播: 苏会兵

61 2

介绍:
回乡之路 作者:北野 请允许我把你的故乡 也当作我的故乡 请允许我把你的闺房、葡萄藤和月亮 也当作我的天堂   哦我愿走在你的回乡之路上 我愿和你一起 分享你童年的幸福时光   请不要拒绝我这可怜的幻想 请不要理睬别的人会怎样想 带上我回你的故乡 让你童年的月光也洒在我身上   哦我愿走在你的回乡之路上 我愿和你一起 分享你童年的幸福时光   我没有童年也没有故乡 好像一股风把我刮到这世界上 回乡的道路多么使人神往 亲人们的爱足以抵消一世悲凉   哦我愿走在你的回乡之路上 我愿和你一起 分享你的童年的幸福时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 请带上我这无家可归的人 请允许我和你一同前往 在你童年的月光下大哭一场   1996年1月 诗歌和心理: 感恩故乡,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李白 文:青音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说的是纯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的是思念。 故乡,仿佛总是和我们生命中那些最珍视的感受和品格联系在一起。 同样的“故乡”会在不同的人心里产生不同的情绪记忆,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来解释,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其原因。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表象”指的是客体在个体内部精神世界的反映,而个体体验到的客体与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客体往往并不完全吻合,决定个体对该客体的内在感受和现实关系的是这个内在的客体表象。 通俗点的解释是,故乡其实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反映我们的内心,当初那是怎样的故乡并不重要,现在有着怎样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跟“历史”一样,“乡愁”其实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离纯粹的自我越远,你就越思念你的故乡,当你感慨于世事变迁往昔不再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叹息那个再也回不去的你自己。双眼蒙上的不是尘埃是精明世故,铅华无从洗净,那个憨憨的笑得跟阳光果粒橙一般的少年郎,不在了…… 一个人有点“乡愁”总是好的,至少你会跟你的天真和柔软多待一会儿。 “我愿和你一起 分享你童年的幸福时光 请不要拒绝我这可怜的幻想 请不要理睬别人会怎样想 带上我回你的故乡 让你童年的月光,也洒在我的身上……”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李白,回乡并不太难,可是他却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直通故乡,一条路伸向异乡,李白或许会犹豫片刻但狠狠心还是走了第二条路。”李白是一个真正的游子,游子其实是不大愿意回故乡的,即便回去,片刻停留之后也会很快的出走,然后“故乡”就定格在了没完没了的思念里。 因此,游子的故乡既不在“此地”亦不在“他乡”,而是在心里。谁不是呢?我们每个人都是“李白”。 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去到家乡以外的地方求学、工作、安家,于是,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自己在异乡是外地人,可是离家太久了,回到家乡,自己也像是个外地人。 当我们和家乡的亲情掉落在了彼此生疏的两端,也就加重了我们无根的漂泊感,伴随而来的,是对土地再也没有了眷恋,没有了“我属于这里”的归属感,也就不会有“我是这里人”的自豪感,缺乏主人翁意识所带来的,则是对周遭资源和环境的缺乏保护和不懂珍惜——反正这里又不是我家,大不了将来我一走了之。 我很喜欢去台湾,每次一下飞机,看到大大的一行字“欢迎回家”心下就觉得好暖。有太多去过的人说台湾最美的不是风景,是人,他们总是一副好有爱的样子,其实是因为他们爱台湾爱家乡,所以才会对来到宝岛台湾的客人们展现出当地人最良善美好的样子。而我们呢? 互联网时代,家乡的边界被打破了,倦鸟未必愿归巢,落叶未必能归根。当我们的周遭以及我们自己全都成了外乡人、异地客,我们是否会像守护自己的家乡一样守护着他乡呢?你是否也愿意像感念着家乡一样感恩着你正在生活的城市和你脚下这片异乡的土地呢?明白这空气、这阳光、这蓝天、这水,虽然不如家乡那般清甜,却也一天天的滋养着我们、抚育着我们,这让人欲罢不能的他乡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呢?! 怀念家乡也守护异乡,这才是一个刚及格的现代人。懂得感恩,使人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