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024五行配五脏-脏腑之健康齿轮

YS.024五行配五脏-脏腑之健康齿轮

2016-02-20    15'45''

主播: 1053527

310 12

介绍:
脏腑系统就像环环相扣的齿轮,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看懂了五脏五行图,就会分析病理了。 五行学说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来认识人体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五行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中的“五”,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爱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因而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故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是相生与相克关系。 相生:就是五行中的某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克制、制约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为了方便记忆,一般对于生克都是这样理解的:木头燃烧生成了火,木生火;火烧成灰烬后就变成了土,火生土;所有的矿物质都埋于土下,土生金;温度高了,金就化为了液体,金生水;水可以涵养树木,水生木。木能破土而出,所以木克土;火能融化金属,所以火克金;土能阻挡洪水,所以土克水;金属做的工具可以砍伐树木,所以金克木;水能浇灭火焰,所以水克火。 相生与相克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基本关系,每一行都受到另一行的资生、助长,又受到另一行的克制、制约。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与五行 中医学在五行配五脏的基础上,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木、火、土、金、水),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脏,指的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它是实心的,包括了肝、心、脾、肺、肾五脏。腑,则是空心的,它将外来的食物消化吸收,变成自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滋养五脏,并向下传导糟粕,将之排出人体之外,它包括了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所以,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表故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泄,为里故为阴。 至于为什么脏选择了“五”之数,而腑选出了“六”之数?这与人每六天、每六年气质的改变,和每五天、每五年气随大运而转,每三十天、每三十年运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涉及到古人一套非常严密而又复杂的观察与运算体系。而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便是五脏、五行之间的母子相生关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统一整体,五脏分别具有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似的属性。如: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脾属土,消化水谷,运送精微,有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属金,故具肃降之能;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在五行五脏相生的规律中,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换句话说,肾好,肝才有力;肝好,心才强旺;心好,脾才运转正常;脾好,肺才充满魄力;肺好,肾才充满精力。五脏相生得当,便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否则,一旦母脏没有养好,常常容易连累到子脏的安危。譬如咳嗽,常常是肺出了问题,结果没过多久,往往夜里频繁起夜,一咳就小便失禁,这便出现了肾的毛病。肺与肾之间,是金生水的关系。肺是肾的母亲,母亲都生了病,自然顾及不到子的抚养问题,所以常常连累肾也一同出现了紊乱的现象。 同时,我们人体内的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肝与胆相应,心与小肠相应,脾与胃相应,肺与大肠相应,肾与膀胱相应。互为表里的脏腑,它们的五行属性相同,常常同时发病,更宜一同治疗。 比如说肺的问题,肺和大肠相表里。当肺因为燥热而出现咳、喘等问题,常常伴有大便不通,大肠内有燥屎的情况。此时宜通便,一旦大便得通,肺的咳喘等症状也随之消失。这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带来了极大的启迪。关于五脏六腑关系呢,智照之前西游看中医系列节目有分享,以后会在子物流注和具体的顺应四时养五脏中做更多更详细的分析。 那么,所谓克,乃是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相隔一行为克,譬如木生火,火生土,则木能克制土的能量。这就如同母亲天生具有保护孩子的天性,木是火的母亲,而火又是土的母亲。火在生土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这时作为外婆级的木便站了出来,替作为妈妈的火,好好地管教孩子的一言一行。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在临床之中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还是以木克土为例。脾胃为人体内的土系脏腑,而肝胆为人体内木系器官,它具有很强的升发之力。当人体脾胃消化能力过旺,或人体的肝气抑郁的时候,这时人体的气血全都聚在了正中,脾胃这个消化系统的位置,很难升散到手脚和体表。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自然界与五行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色五味等相应。 如春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气主生发,万物滋生。人体肝气与之相应,肝气旺于春。 又如,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槁,毛发脱落等。明天智照会对五色五味做更详细的分享。 天人相应与五行 天人相应的关系就是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五行相通关系,即“同气相求”。就四时来讲,春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季木气升发,肝的生理功能就较旺盛,一些慢性肝病在春季容易缓解;从精神养生角度来讲,应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而避免过怒、忧愁,以免损害肝的疏通、条达功能。总之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应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防患于未然。 五行学说指导医学应用 五行关系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于慢性虚弱性肺系统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滋养肺金的目的,即培土生金法;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滋补肾阴的方法达到滋养肝木,即滋水涵木法等。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在医学领域中非常强调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综合运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