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八十四讲-20171121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八十四讲-20171121

2017-11-30    57'10''

主播: 燕赵中医

26 6

介绍: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1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曹东义说仲景·第八十四讲”主要内容: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呕而利者,黄芩 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